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64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利用含碳废砖生产钢包用镁碳砖和铝镁碳砖

赵云松 , 鲍中诚 , 王炎平 , 鲍石鹏 , , 加善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7.01.014

通过对济钢第三炼钢厂的钢包镁碳残砖、转炉镁碳残砖和铝镁碳残砖的特殊处理,生产出性能优良的再生料.以这些再生料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再生镁碳砖和铝镁碳砖,与不加再生料的同规格产品具有同等或相近的理化性能指标,在160 t钢包工作衬上使用,效果较好,残砖厚度与使用原砖的类似.

关键词: 含碳废砖 , 镁碳砖 , 铝镁碳砖 , 再生料 , 钢包

铝凝胶结合钢包浇注料的研制与应用

周刚德 ,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7.06.014

为了进一步减少钢包浇注料中低熔物组分的含量,提高浇注料的高温性能,以特级高铝矾土熟料为骨料,以97电熔镁砂粉、亚白刚玉细粉、铝镁尖晶石细粉和α-Al2O3微粉为基质料,研制了一种以铝凝胶为结合剂的新型无水泥钢包浇注料,并重点研究了铝凝胶加入量(3%、5%和7%,质量分数,下同)和电熔镁砂粉加入量(6%、8%、9%和10%)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研制结果表明,加入5%左右的凝胶细粉和6%~8%的电熔镁砂粉研制的钢包浇注料,其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使用要求.现场试验发现,研制浇注料的一次使用寿命比普通的铝镁浇注料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从产品的性价比来看,试验效果不太理想,原因是此浇注料的抗渣侵蚀性能较差,并且在高温使用中的体积稳定性能也较差,导致其使用寿命不太稳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陶瓷结合 , 铝凝胶 , 钢包浇注料

熔钢对MgO-SiC复合材料的熔损

魏耀武 , 李楠 , 加善 , , 王炎平

硅酸盐通报

就熔融钢液对MgO-SiC复合材料的熔损进行了分析,实验后发现,熔钢对MgO-SiC复合材料有明显的熔蚀,对试验后耐火材料和钢液之间的反应层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下,耐火材料和熔钢之间反应层中硅酸盐低熔相的流失破坏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由此造成复合材料的熔损.

关键词: MgO-SiC复合材料 , 钢水 , 熔损

滚动导优化设计

胡尚权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3.04.012

针对攀钢线材厂粗中轧滑动导不适应优质钢生产的问题,介绍滚动导的选择和优化设计及其效果.

关键词: 滚动导 , 轧机 , 优化设计

无孔型轧制导设计

黄文初

中国冶金

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棒材厂在开发无孔型轧制工艺过程中,设计应用了可调组合式滑动进口导装置,并对滚动进口导进行了修复改进,保证了无孔型轧制工艺的顺利实施及轧制过程稳定。可调组合式滑动进口导装置,导内腔尺寸及安装尺寸可调,适应性、共用性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无孔型轧制 , 可调 , 组合式 , 设计

提高轧机导辊寿命的研究

陈其伟

钢铁研究学报

在分析棒、线材轧机使用的Gx铸造合金导辊失效形式的基础上,对不同热处理状态的GJH-2合金和Gx铸造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高温磨损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将GJH-2合金制成导辊在轧机上进行了装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GJH-2合金代替Gx铸造合金制作导辊可以大幅度提高导辊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GJH-2合金导辊的使用寿命是Gx铸造合金辊的16.5倍.

关键词: , 寿命 , 钢结硬质合金 , 高温磨损 , 特性

多元高铬钼铸钢导板的研制

洪桃生 , 符寒光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0.04.014

以Cr、Mo为主要合金元素,用Ni、Mn、Si、V、Ti合金化处理,用Y-K-Na变质处理,研制成功了性能优良的多元高铬钼铸钢,用于制作轧钢机导板,使用寿命比高镍铬合金导板提高了50%以上,成本降低30%,综合效益良好.

关键词: 高铬钼铸钢 , 微合金化 , 变质处理 ,

安钢高线粗中轧机导设计特点

解继锋 , 赵自义 , 李子林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3.05.008

介绍了安钢自行设计的高线粗中轧机导装置的设计原则和特点.

关键词: 高线轧机 , , 设计

装置的发展及导辊材料的研究

向勇 , 任立军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1999.04.011

回顾了导装置的发展历程,全面介绍了导辊的材料使用状况,分析失效形式并找出失效原因,阐述了导辊的选材和材料研究方向.

关键词: , 导辊 , 抗磨材料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6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