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
,
宋延沛
,
刘冰春
,
刘华平
,
程相振
,
卢超
稀土
以改进型无限冷硬铸铁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冲击试验机、硬度机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RE复合变质剂对改进型无限冷硬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RE复合变质处理改善了改进型无限冷硬铸铁的铸态组织,细化了晶粒,消除了树枝状晶,减少了莱氏体形态的碳化物数量,使连续网状碳化物转变为不连续的网状、孤岛状和鱼骨状碳化物,碳化物的尖角明显钝化;变质无限冷硬铸铁的硬度达到56HRC,冲击韧度达到4.6 J/cm2,比未变质的无限冷硬铸铁分别提高了7.7%和31.4%.
关键词:
改进型无限冷硬铸铁
,
RE复合变质剂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刘华平
,
程国安
,
赵勇
,
郑瑞廷
,
梁昌林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5.04.025
本文利用热化学气相沉积法(TCVD),系统地研究了NH3预处理对硅基底上沉积的催化剂铁膜的结构及所制备的碳纳米管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氨气对硅基底上的催化剂铁膜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不仅可以将催化剂颗粒细化,还可以使催化剂在碳纳米管的制备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促进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在催化剂中扩散和析出,增强碳纳米管的成核和生长,从而合成出纯度较高、定向性好的碳纳米管阵列.
关键词:
Fe薄膜
,
热化学气相沉积
,
碳纳米管阵列
,
催化剂
郑瑞廷
,
程国安
,
赵勇
,
刘华平
,
梁昌林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5.04.012
以乙炔(C2H2)为碳源,铁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碳纳米带.采用场发射SEM、TEM、激光Raman光谱等先进分析手段对其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碳纳米带是一种准二维材料,厚度约30nm,宽度在几百纳米,长度在100μm量级.碳纳米带的碳层沿着与其生长轴方向一致的(002)晶向排列,碳层的边缘都弯曲折叠成封闭结构.碳纳米带中碳层的排列不很平直,其中存在大量的层错.由此认为碳纳米带可用于能源等领域.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
碳纳米带
,
微观结构
饶文涛
,
黑红旭
,
刘华平
,
张鹤声
,
翁建华
钢铁
宝钢1 580 mm热轧加热炉具有双排装料的功能,在装双排短料时,当坯料进入均热段后会出现板坯悬臂长度大于1 m的情况,使板坯出炉时由于下挠量(变形)过大而造成板坯下挠部分与出口端墙相碰的事故,影响生产.因此,开发了下挠量预测模型.可以在板坯装钢时,对其在出炉时的下挠量进行预测计算,从而预先采取措施,避免事故.
关键词:
预测模型
,
悬坯量
,
下挠量
翟增高
,
刘华平
,
皇涛
,
陈拂晓
材料开发与应用
使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20CrMnTi钢进行等温压缩实验,选择应变速率为0.01、0.1、1和5s-1,变形温度为900℃、950℃、1000℃、1 050℃和1 100℃;通过金相观察,分析了变形参数对流变应力的影响;采用Arrhenius型模型建立流变应力本构方程.结果表明,20CrMnTi钢动态再结晶的显微组织受变形条件影响显著;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用Arrhenius型方程描述20CrMnTi钢热变形行为时,其变形激活能Q为327.874 9 kJ/mol.
关键词:
20CrMnTi钢
,
热压缩
,
流变应力
,
组织演变
,
本构模型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08]01号),经各高等院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认真评选和推荐,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并确定授予青年学者戴巍、罗坤、唐桂华“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程雪涛等10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评选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高等院校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华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10]01号),经各高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遴选和推荐,以及吴仲华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决定授子钟文琪、张鹏、张明明、徐纲4位青年学者“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顾超等13位同学“吴仲华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评选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物理学会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