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8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i4+掺杂对Li2FeSi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鲁道荣 , , 桂宏亮

金属功能材料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4+掺杂的Li2Fe1-xTixSiO4/C正极材料.用XRD、HRTEM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Ti4+不会改变Li2 FeSiO4的正交晶系结构,可以稳定材料的结构,改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在室温下,Li2 Fe0.97Ti0.03SiO4/C以0.1C倍率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9.1mA·h/g,2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27.3 mA·h/g,且不同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未掺杂的Li2FeSiO4/C.交流阻抗谱研究表明,适量的Ti4+掺杂,减小了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荷传递电阻,增加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正极材料 , 硅酸亚铁锂 , 掺杂Ti4+ , 电化学性能

Co2+掺杂对Li2FeSi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鲁道荣 , 桂宏亮

金属功能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复合材料硅酸亚铁锂(Li2FeSiO4/C).用XRD、TEM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o2+掺杂对Li2FeSiO4/C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适量的Co2+不会改变Li2FeSiO4的正交晶系结构,可稳定材料结构,改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室温下,Li2Fe0.97Co0.03SiO4/C以0.1C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1.8 (mA· h)/g,2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31.2 (mA·h)/g;Li2FeSiO4/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2.0 (mA·h)/g,20次循环后,比容量衰减率为20.3%.交流阻抗测试表明:Li2Fe0.97Co0.03SiO4/C在1.5~4.5V下充放电的可逆性优于Li2FeSiO4/C.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正极材料 , 硅酸亚铁锂 , 掺杂Co2+ , 电化学性能

Li3Ni0.1V1.9(PO4)3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胡德鹏 , 鲁道荣 ,

金属功能材料

采用X射线衍射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正极材料Li3 Ni0.1V19(PO4)3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3 Ni0.1V1.9(PO4)3具有单斜晶系结构.在室温下,以0.1C倍率放电时Li3Ni0.1V1.9(PO4)3的初始比容量为115mAh/g,从0.1C增加到0.4C经过6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率为97.3%,而未掺杂镍的Li3V2(PO4)3,初始比容量为129 mAh/g,6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率仅为69.7%.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表明,Li3 Ni0.3V1.9(PO4)3有较低的极化电阻和较好的可逆性.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Li3Ni0.1V1.9(PO4)3 , 结构 , 电化学性能

液相法制备磷酸铁锂的研究进展

, 曾晖 , 何学刚

金属功能材料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的晶体结构和充放电特性,评述了固相法和液相法制备LiFePO4.系统介绍了近几年液相法制备LiFePO4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等.并对LiFePO4正极材料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正极材料 , 磷酸铁锂 , 液相法 , 电化学性能

镍镀层的脆性问题

袁诗璞

电镀与涂饰

总结了镍镀层脆性的一般规律,给出了用以判断镍镀层脆性的简单方法,讨论了分别由内应力、异种阳离子引入及有机杂质夹杂所引起的脆性问题.强调了正确采用并补加添加剂的重要性,分析了对镀液盲目进行大处理的不良后果,指出了采用活性炭吸附有机杂质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镍镀层 , 脆性 , 内应力 , 光亮剂 , 杂质 , 活性炭 , 吸附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格效应对自紧身管残余应力影响规律的研究

马绍华 , 任安峰 , 李贵才 , 黄建文 , 董方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1.01.012

根据炮钢材料的拉伸-压缩特性,通过模拟实验,建立了以鲍格效应系数为函数计算自紧身管壁内任意一点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与以往不同的是利用炮钢材料的拉伸-压缩试样,通过拉伸-压缩实验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鲍格效应系数与壁内最大拉伸变形量的关系。在计算自紧身管残余应力时,鲍格效应系数不再被视为常量而被视为变量,因此,这就克服了以往鲍格效应系数取平均值所带来的误差。本文采用修正的Mises屈服准则以及形变理论,按广义平面应变问题,建立了强化材料的应力应变模型,导出了具有应变硬化,鲍格效应系数被视为变量的强化材料液压自紧圆筒的残余应力公式。实验也表明:用鲍格系数为变量的理论模型进行炮钢材料自紧身管的残余应力计算更合理,更能反映自紧火炮身管的实际状态。

关键词: 格效应 , 自紧身管 , 残余应力

基于蓝为显色剂的高酸度试纸

赫春香 , 王微 , 霍春宝 , 高峰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10.150056

研究了色素蓝对氢离子浓度大于1 mol/L溶液的颜色响应及其变色机理,并将其作为显色剂应用于高酸度试纸的研发.研究表明,固定于改性基纸上的蓝处于氢离子浓度为0.1~9.0 mol/L范围的介质溶液中时,其颜色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酸度响应特征,即随着溶液酸度的提高,蓝逐渐由蓝色转化为蓝绿色、绿色、黄绿色直至黄色.该响应具有普适性,不受无机酸的种类与氧化性强弱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溶液酸度对蓝光吸收特性的影响,提出其可能的变色机理.以蓝为显色剂开发出高酸度试纸,该试纸可以直接检测溶液中0.1~9.0 mol/L范围内的氢离子平衡浓度,精确度为±1 mol/L.

关键词: , 酸度响应 , 高酸度试纸 , 变色机理

特钢连铸中间罐快换的生产实践

乐东 , 李英武 , 李彦军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5.05.005

特钢"四位一体"短流程生产线2002年11月热试车以来,为了早日实现达产、达效,进行了连铸中间罐快换试验.本文从工艺准备,操作过程控制等方面,介绍中间罐快换的生产经验.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