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振明
,
赵东林
,
刘云芳
,
沈曾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5.06.003
以苯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在竖式炉中用流动法制备出外径为40~80nm,内径20~40nm,长度50~500μm的碳纳米管;并在1800,2500,2800,2900℃温度下分别对其进行高温石墨化处理.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增加,碳纳米管的微晶层间距减小,片层结构趋向规整,同时石墨微晶沿a轴和c轴长大,有效改善了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碳纳米管里层的乱层结构石墨化所需能量由热能提供,整个过程包括非碳原子的排除、多核芳环平面组织结构化、微晶重排、微晶合并与长大;外层的无定型碳主要靠铁的催化作用实现石墨化.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石墨化
,
XRD
刘云芳
,
迟伟东
,
刘博
,
沈曾民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催化裂解法制备出炭球,将其分别在2300℃和2800℃进行石墨化处理,用TEM和XRD对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石墨化处理的炭球具有较圆整的球形结构,晶体结构不规整.当氢气流量为3000ml/min和4000ml/min时,获得具有洋葱结构的炭球.球体散布着直径在几个纳米~30nm的铁金属颗粒.经过石墨化处理,炭球的球形结构转变为多面体结构,铁颗粒被除去.2800℃石墨化处理使炭球的石墨层间距降低,石墨化度提高,晶体结构变得非常规整.
关键词:
炭球
,
石墨化
,
结构
,
XRD
刘云芳
,
沈曾民
,
横川清志
,
马宝海
,
于建民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4.03.007
采用KOH对催化裂解法制备的碳纳米管进行活化处理,以提高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并调整孔结构.研究了活化温度和碱用量对活化碳纳米管的收率、比表面积、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KOH活化能有效地提高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调整孔隙结构.随活化温度升高,活化碳纳米管的收率逐渐降低,比表面积和孔容则逐渐提高.通过活化,碳纳米管的内孔得到释放,有大量的微孔、中孔结构形成.增大碱用量时,收率降低,而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增加,在比值为7∶1时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通过研究发现,制备高比表面积碳纳米管的优化工艺条件为:KOH/CNTs的质量比为7∶1,活化温度为900℃.此条件下所得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为360.1m2/g,比未活化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24.5m2/g) 提高了14倍.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活化
,
比表面积
,
微观结构
刘云芳
,
沈曾民
,
马宝海
,
于建民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3.04.009
以苯和甲苯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含硫化合物为助催化剂,采用浮游催化裂解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并采用TEM对不同条件下所得碳纳米管进行了形态分析.结果发现,碳源中苯和甲苯的配比对碳纳米管的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纯苯为碳源时,产物主要为直线型碳纳米管,并存在极少量短的弯曲型碳纳米管.随着碳源中甲苯比例的增加,产物中折线型碳纳米管增加.以纯甲苯为碳源,产物中仍有少量直线型碳纳米管,而不完全是折线型碳纳米管;此外,产物中还发现了极少量分支型碳纳米管.根据所得结果讨论分析了甲苯的加入对碳纳米管形态的影响以及各种碳纳米管的形成机理,认为可能是由于甲苯在催化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碳种不同于苯催化热解所产生的碳种,造成碳在催化剂颗粒各处浓度不同,从而在碳纳米管的不同部位引入五元环和七元环而形成各种形态的碳纳米管.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催化裂解法
,
形成机理
李运德
,
刘云芳
,
刘博
,
左禹
,
迟伟东
,
沈曾民
材料导报
制备了碳纳米管/FEVE氟碳复合涂膜,研究了碳纳米管在常温固化氟碳树脂溶液中的分散性以及复合涂膜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结果显示,采用DISPERBYK-2050润湿分散助剂可使碳纳米管很好地分散在FEVE基体中;碳纳米管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氟碳树脂涂膜的拉伸强度,并赋予了氟碳涂层良好的导静电性能.
关键词:
FEVE氟碳树脂碳
,
纳米管
,
分散性
,
力学性能
,
导电性能
黄兴友
,
胡汉峰
,
夏俊荣
,
卜令兵
,
张雪芬
,
雷勇
,
黄建松
,
王巍巍
,
吴迪
,
蒋昌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3.01.013
为了比较几种自动化测云仪器的性能,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探测基地首次组织了一次为期近5个月的比对试验,试验仪器包括四台激光云高仪、两部红外测云仪、一台全天空成像仪以及一部毫米波云雷达.对其中大部分仪器取得的三个月云底高度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三台激光云高仪测量结果比较一致;两部红外测云仪在测量低云时一致性稍差;云雷达与激光云高仪测量的最低层云底高度数据一致性较差,但与红外测云仪的测量结果匹配较好.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云底高
,
激光云高仪
,
红外测云仪
,
云雷达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刘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何鹏
,
张俊
,
严定鎏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096
为了合理利用云铜渣,采用ITmk3工艺获得高质量粒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通过比较试样全铁质量和熔分得到的粒铁质量,得到了金属铁的收得率,结合化学分析方法,分别得到了试样还原后的金属化率以及熔分后金属铁中的碳质量分数,研究了各个因素对以上指标的影响规律,形成了对云铜渣合理还原熔分的工艺路线,得到如下结论:渣熔化是形成粒铁的必要条件,铁的聚合程度取决于渣铁分离熔化之前铁的渗碳质量分数.渣中SiO2的存在是渣相低熔点的根本原因,碱度改变时云铜渣的熔化区间会发生变化,但对熔化开始温度的影响不显著.当碱度大于0.4后,添加CaO能显著地提高云铜渣的还原性能.
关键词:
铜渣
,
还原熔分
,
渗碳
,
粒铁
周科平
,
林允
,
邓红卫
,
李杰林
,
刘传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13-3
采用熵权法和云模型判定岩爆等级。选用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σc、单轴抗拉强度σt、切向应力σθ、岩石的压拉比σc/σt、岩石的应力系数σθ/σc和岩石的弹性变形指数Wet作为岩爆等级判定的因素建立岩爆评价指标体系。以收集到209组工程中的实际岩爆情况及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岩爆等级判定的熵权?云模型。运用该分析模型分析岩爆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敏感性,并对收集到的工程实例岩爆情况进行判定,将结果与 Bayes、KNN 和随机森林方法的判定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敏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q/sc、sq、Wet、sc/st、st、sc;熵权?云模型的判别准确率比Bayes、K最邻近结点算法(KNN)和随机森林(RF)方法高。
关键词:
岩爆
,
预测
,
云模型
,
熵权
,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