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453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生物可降解Mg-3Zn-0.8Zr-xMn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马晓刚 , 刘德宝 , 刘林波 , 刘一池 , 王木燃

材料热处理学报

开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耐蚀性及综合力学性能的镁合金是当前可降解金属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本文选取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Zn、Zr、Mn合金元素,通过真空熔炼法制备了新型的Mg-3.0% Zn-0.8% Zr-x% Mn(质量分数,x=0,0.1,0.5,1.0,1.5)系列合金.研究了Mn含量变化对该类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及腐蚀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n的添加可以细化挤压态Mg-Zn-Zr合金的晶粒尺寸;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Mn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Mn含量为1.0%时,抗拉强度达到255 MPa,电化学及浸泡测试结果表明Mn的添加使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增加,耐蚀性能升高,当Mn含量为1.0%时,合金耐蚀性能最好;本研究成分范围内Mg-3Zn-0.8Zr-1Mn合金有最佳的综合力学及耐蚀性能.

关键词: Mg-Zn-Zr-Mn , 组织 , 力学性能 , 耐蚀性

爆破拆除浓密

修国林 , 刘爱民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06.005

文中介绍了对结构较复杂的不同介质的建筑物,采用上部水压爆破、下部控制爆破同时起爆进行拆除,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同类构筑物的拆除有定的参考.

关键词: 水压爆破 , 控制爆破 , 拆除 , 浓密

草酸溶液中铝壳的阳极氧化技术

白新德 , 陈鹤鸣 , 马春来 , 彭德全 , 董铎 , 钟大辛 , 陆金法 , 郭宝华 , 周昕 , 白光美 , 郭金梁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屏蔽实验反应堆壳用A0纯铝制成,并于1964年对壳进行了全部阳极氧化处理.至2001年,反应堆运行了37年,壳表面仍然有层发亮的氧化膜,与国内外同类型的未经阳极氧化处理的反应堆相比较,说明氧化膜极好地保护了壳.该反应堆壳容积大于50 m3.表面积达100 m2,把这样大的铝制设备在完全安装完毕后进行全部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在处理工艺上是很困难的.本文阐明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A0纯铝在草酸中的阳极氧化做了许多实验,获得了A0纯铝在3%(w/%)草酸中的阳极氧化的基本规律,并确定了最终的工艺参数.包括氧化电流密度,氧化时间和电解液的温度.在铝壳的阳极氧化过程中解决了许多关键的工艺:如大型工件阳极氧化工艺、氧化机制、性能;分层处理与薄膜密封技术;电源的选择;电解液的循环冷却;氧化膜的质量检测等.

关键词: A0纯铝 , 草酸 , 阳极氧化, , 轻水核反应堆 , 工艺

电渣重熔体系渣运动分析及数学模型发展

郭培民 , 张家雯 , 李正邦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1999.04.004

对电渣重熔过程中渣运动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并对电渣重熔体系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回顾和评价.结果表明,引起渣运动的因素主要包括渣池中的电磁力和渣温度不均匀分布而产生的对流运动;电极端部形状对渣电磁场分布有定影响,进而影响渣的运动.最后提出了改进和渣运动数学模型.

关键词: 电渣重熔 , 电磁力 , 浮力 , 流场 , 温度场 , 数学模型

光学吸收检测器检测设计的研究进展

杨三东 , 唐涛 , 李彤 , 王风云 , 郝青丽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5.11005

光学吸收检测器是液相色谱仪最常用的检测器之,检测是此种检测器的核心部分,是获得光穿过样品信息的重要部件,其设计影响检测器的性能.为了提高检测器的信噪比,减小检测引起的色谱峰展宽,需要设计更长光程、更小体积的检测,同时还要保证定的光通量.受加工技术的限制,增大光程、减小池体积和保证光通量通常很难兼顾,这对优化检测的设计和加工、提高检测器性能提出了挑战.本文以光学吸收检测器的检测原理为基础,从增大光程、减小体积、利用全反射等角度综述了检测设计的研究进展,同时对部分检测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些不同的设计思路和结构对于检测的设计以及光学吸收检测器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仪 , 光学吸收检测器 , 检测 , 综述

过冷沸腾落塔短时微重力实验研究

赵建福 , 万士昕 , 刘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研制了套控温沸腾实验设备,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开展了短时微重力环境下的过冷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加热元件为长30 mm、直径60 μm的铂丝.实验工质为O.1 MPa压力下过冷度为24℃的R113.在地面常重力和落塔短时微重力实验中,观测到核态沸腾和双模态过渡沸腾现象.对核态沸腾,微重力传热效果稍有增强而汽泡形态却呈现出剧烈变化.对双模态过渡沸腾,微重力下膜态沸腾部分有明显收缩,但热流密度值仍比常重力时减小20%.

关键词: 微重力 , 沸腾 , 过冷度 , 落塔

微重力沸腾传热实验研究

赵建福 , 闫娜 , 李震东 , 李晶 , 大田治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实验研究了平板加热面FC-72液体的准稳态沸腾传热现象,利用地面常重力实验、SJ-8卫星搭载微重力实验等手段,分析了不同重力、压力及过冷度条件下平板加热面上的沸腾传热特性.微重力条件下,相近压力或过冷度时,传热系数和CHF随过冷度或压力增大而增大.相对常重力,传热曲线明显变缓,沸腾起始时的壁面过热度降低,CHF仅为常重力的40%或更低.

关键词: 微重力 , 核态沸腾 , 过冷度 , 平板加热片

微重力沸腾现象中的临界热流密度

刘刚 , 赵建福 , 万士昕 , 闫娜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利用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实验研究了微重力条件下沸腾临界热流现象,发现基于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机制的LD-Zuber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重力条件下的沸腾临界热流变化趋势,尽管热丝无量纲半径比该模型的适用范围扩大了3~4个数量级.这和地面常重力环境中关于临界热流尺度效应的研究结果有很大差异,表明在Bond数很小时,热丝无量纲半径已不再是描述临界热流尺度效应的唯参数.此外,本文提出了"极限核化尺寸"的概念,来解释了不同条件下临界热流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 微重力 , 沸腾 , CHF , 尺度效应 , 极限核化尺寸

微重力沸腾实验研究

赵建福 , 万士昕 , 刘刚 , 闫娜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利用我国第22颗返回式卫星开展了微重力条件下过冷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桥式自反馈电路控制加热面温度,加热元件为长30 mm、直径60 μm的铂丝,实验工质为0.1 MPa压力下过冷度为26℃的R113.实验发现,沸腾起始温度不受重力水平影响,而微重力核态沸腾传热略有增强,汽泡脱落行为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 微重力 , 沸腾 , 核态沸腾 , 过冷度

超声波对沸腾换热影响

张佳 , 白博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对不同超声强度和辐射距离条件下过冷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超声波有效强化了沸腾起始段换热,对高热流密度沸腾传热也有定的强化作用.超声辐射距离越近,强度越大,强化传热效果越好.对单相对流和沸腾起始区传热,超声波强化传热机理为空化作用;高热流密度沸腾时超声波对强化传热的主要机理是声流作用.得到了传热实验关联式.

关键词: 超声波 , 沸腾 , 声流 , 换热特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45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