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宝民
,
李敏霞
,
党超镔
,
马一太
,
陈启
工程热物理学报
对水力直径为0.715 mm的方孔及0.86 mm的圆孔多孔扁管内液相流体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Re数范围为50~2300,入口温度为5~45℃,加热热流密度为3~9 kW/m2.实验结果表明,对流换热在Re=2000附近发生过渡;入口段效应明显;在Re数较小时,Nu数明显小于充分发展流动的预测值;热流密度越大、入口温度越高,对流换热强度越低.两种管型扁管的实验值变化趋势一致,但圆孔Nu数高于方孔.基于尺度效应的影响及经典层流换热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修正.
关键词:
多孔扁管
,
微通道
,
对流传热
,
单相
,
尺度效应
李敏霞
,
党超镔
,
飞原英治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R32在水平管内的流动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试段为内径2 mm的水平光滑不锈钢管,实验的蒸发温度为15℃,流量密度为100 kg/(m2.s),热流密度为6~24 kW/m2.通过试验获得R32的流动沸腾换热系数,同时与R134a和HFO1234yf进行比较.结果发现R32的传热系数是HFO1234yf换热系数的1~2倍.同时利用现有的公式对R32和HFO1234yf的换热系数进行了预测,发现这些公式还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关键词:
R32
,
流动沸腾
,
HFO1234yf
李汉光
,
肖力
,
张学军
,
范俊杰
,
张惠玉
,
丛润祥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7.12.004
党河南山地区产出有众多的金及多金属矿床(点),这些矿床(点)受近北西向区域性断裂的控制;同时近东西向构造带对本区成岩、成矿的控制作用明显.通过构造形迹、重磁特征、遥感影像、化探异常特征、水系特征、岩浆岩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确定本区近东西向构造带的存在.3 条近东西向构造带控制了本区次级构造区,同时近东西向构造带与北西向区域断裂交汇处是本区矿产产出的主要部位,通过此规律的认识,在本区寻找到了东三湾金矿床和鸡叫沟金矿床.
关键词:
东西向构造带
,
控岩控矿
,
党河南山地区
张来新
,
胡小兵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简要介绍了纳米超分子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重点综述了:①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②新型超分子纳米材料制备的新方法及其应用;③新型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并对纳米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米超分子化学
,
合成
,
应用
郝兰众
,
李燕
,
刘云杰
,
邓宏
功能材料
介质铁电超晶格薄膜是一类新型的薄膜材料,已逐渐开始受到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分析了铁电超晶格薄膜的结构特点、组分材料、介电铁电性能;介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在近几年的发展;概括了几种常用的介质铁电超晶格薄膜的生长技术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铁电超晶格薄膜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铁电超晶格
,
y薄膜
,
分子束外延
曾立英
,
赵永庆
,
李丹柯
,
李倩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6.05.002
对一种超塑性温度相对较低的双相钛合金SPZ的超塑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40~800℃,应变速率恒为1.11×10-3s-1时,SPZ合金的最大拉伸延伸率均超过1600%;760°C,合金的超塑延伸率可高达2149%.760℃,应变速率高达1.11×10-2s-1时,合金的超塑延伸率仍可达1380%.也就是说,700℃/1hAC处理后,SPZ合金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具有低温高速超塑性.SEM观察发现,超塑变形前,合金的晶粒细小均匀,平均晶粒尺寸只有0.89μm;应变速率为2.22×10-3s-1,740℃,760℃变形后SPZ合金的晶粒尺寸分别为1.51μm,2.33μm.超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是以晶界滑动为主,晶内变形以及位错蠕变起了协调作用.
关键词:
低温超塑性
,
双相钛合金
,
延伸率
,
细晶组织
,
变形机制
管志平
,
马品奎
,
宋玉泉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078
材料的拉伸断裂问题同时也是断裂延伸率问题,而材料的超塑性以其大的断裂延伸率为主要特征.自超塑性现象发现以来,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超塑性大延伸率变形本质的探索.这方面的文献特别多,但主要集中在超塑性微观机理和变形机制方面,而对于超塑性变形力学规律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实际上,超塑性大延伸率与其力学稳定性密切相关,并由其特殊的断裂机制所决定.因此,本文首先从超塑性的微观断裂机制出发,着重回顾超塑性孔洞的形核、生长和连接的微观物理机制的研究进展.然后,主要从宏观力学稳定变形出发,回顾国内外有关超塑性拉伸过程中颈缩的产生和发展导致的断裂延伸率或极限应变的力学分析的研究工作,并作了相应的归类和评述.结论指出:尽管超塑性断裂机制的研究很多,但是缺乏统一的认识,仍需要长期的基础性工作.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从超塑性拉伸宏观力学规律出发,依据现代数值分析技术深入研究其力学稳定变形机制,以便揭示超塑性大延伸率现象的力学本质.在分析过程中,应采用精确定量的本构方程,并考虑变形路径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关键词:
超塑性
,
拉伸
,
断裂延伸率
,
极限应变
,
孔洞
李磊
,
谭玉红
,
王秋玲
,
罗延安
,
钟显辉
,
宁平治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4.007
简要评述超核物理学近几年的发展, 包括常规超核和非常规超核两个方面. 对于包含通常超子的常规超核, 重点介绍近来在日本KEK完成的一批超核实验及其理论分析. 对其中关于超子杂质效应和超子平均自由路程等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并对奇异数为S=-2的Ξ超核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若干研究. 对于包含C夸克或B夸克的其他味超核, 以及可能的包含pentaquark的θ+超核也做了适当的介绍.
关键词:
超核
,
杂质效应
,
平均自由路程
,
味超核
,
θ+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