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斌
,
邓丛静
,
傅金和
,
张齐生
新型炭材料
以竹炭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竹炭/纳米TiO2材料(竹炭-TiO2材料),利用SEM和EPR对竹炭及竹炭-TiO2材料进行表征,并分别在紫外灯、日光灯、白炽灯以及自然光照射条件下研究了竹炭-TiO2材料对甲苯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竹炭的孔隙主要以200nm左右的大孔为主,有利于TiO2在其表面和边沿的负载;竹炭-TiO2材料自旋数由8.7×1013(竹炭)增加到8.9×1017,氧化-还原能力显著提高;竹炭-TiO2材料对甲苯具有良好的净化能力,紫外光照射条件下,12 h净化率达94.50%,CO2增加量达122 mg/m3;在可见光条件下,12 h净化率为76.80%,CO2增加量为60mg/m3,CO2的增加可能是由于载体竹炭扩展了二氧化钛的光谱响应范围.
关键词:
竹炭
,
二氧化钛
,
吸附
,
降解
,
甲苯
朱江涛
,
黄正宏
,
康飞宇
,
傅金和
,
岳永德
材料导报
介绍了竹炭的组成、结构等基本性能,着重总结了竹炭的吸附和电性能,简要介绍了竹炭的应用状况,指出竹炭是一种性能良好、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多功能材料.
关键词:
竹炭
,
吸附
,
导电
,
件能
朱江涛
,
黄正宏
,
康飞宇
,
傅金和
,
岳永德
新型炭材料
研究了30℃下活性竹炭对苯酚溶液的吸附动力学,考察了苯酚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粒径的影响,并用三种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活性竹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拟合所得的初始吸附速率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和竹炭粒径的减小而提高.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表明,活性竹炭对苯酚溶液的吸附过程中,颗粒内扩散为主要速率控制步骤.
关键词:
活性竹炭
,
苯酚
,
吸附动力学
毕振波
,
范承玉
,
黄印博
,
王英俭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6.03.008
研究了基于横向剪切干涉仪的傅里叶剪切干涉方法,对频域中条纹频谱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讨论了在不同强度的湍流效应下,几种滤波器带宽(a=5、6、9、11)对波前复原精度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为了提高傅里叶剪切干涉法的复原精度,滤波器的带宽应该随着湍流效应的逐渐增强而适当地变窄.
关键词:
大气光学
,
带宽
,
傅里叶变换
,
湍流效应
李俭
,
温卫东
,
崔海涛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傅里叶级数有关理论,根据缠绕复合材料内部细观结构的特点,建立了缠绕复合材料刚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将缠绕复合材料特征单元的刚度作为一个刚度场,利用二维傅里叶级数展开得到描述该刚度场的函数.算例的结果表明,本文中所建立的模型可以预测缠绕复合材料整体刚度特性,同时通过傅里叶级数各阶展开项的叠加可以反映材料内部细观结构对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缠绕
,
复合材料
,
刚度
,
预测模型
,
傅里叶级数
马晓霞
,
范红
,
李守生
,
李玉芹
,
杜晋峰
黄金
doi:10.11792/hj20151102
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蒸发金熔化凝固后表层以及蒸镀后在芯片表面形成的黑色颗粒的形貌和成分. 试验结果表明:该黑色颗粒成分主要为金,是其蒸发金和芯片表层与碳、氧等非金属杂质相混合,而非长期以来认为的石墨(碳)颗粒;分析确定了非金属杂质的来源,并从熔炼以及拉丝工艺环节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蒸发金
,
芯片表面
,
黑色颗粒
,
电子束蒸发
,
铸造
,
塑性变形
殷德京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2.06.014
用分步傅里叶变换方法数值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研究了一阶自傅里叶光孤子信号在光纤传输中的相互作用特性,证明了算法内部不存在理论误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一阶自傅里叶孤子对中的相互作用表现不同于一阶标准孤子对,它类似于二阶或准二阶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特性.两孤子经历一段周期性的相互吸引后,出现强烈的相互排斥.2)孤子相互作用特性不足以用孤子的阶去区分或分类,在同一阶的孤子中,不同的脉宽对孤子的相互作用有显著不同的影响.3)微弱的三阶色散效应有利于抑制一阶自傅里叶孤子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纤维与波导光学
,
自傅里叶孤子
,
分步傅里叶变换方法
,
相互作用
,
三阶色散
王喜保
贵金属
通过枫史数据分析,阐述了贵金属铑、金和铂近年来的价格变化。结合现状的分析,对未来价格变化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贵金属
,
铑
,
金
,
铂
,
价格
,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