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刚
,
俞旷
,
陈忱
,
邢丽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2090铝锂合金电子束焊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热处理工艺为530℃固溶0.5 h +190℃时效12h.结果发现,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由焊态下的331 MPa提高到热处理后的415 MPa,焊后热处理使接头的强度大大提高.金相组织观察表明,铝锂合金电子束焊接头经过热处理后焊缝晶粒形貌由焊态下的等轴树枝晶转变成等轴晶,并且在晶粒内部和晶界处析出细小的强化相.XRD相结构分析显示接头焊缝中的强化相主要为δ’(Al3Li)、T1(Al2CuLi)、β’(Al3Zr)等.TEM观察证实,热处理后2090铝锂合金接头焊缝中析出了多量的球状δ’相和针状T1相.拉伸断口分析表明,铝锂合金电子束焊接头在焊态下为带韧窝的穿晶断裂,经过热处理后接头断裂模式转变为沿晶断裂.
关键词:
Al-Li合金
,
电子束焊接头
,
焊后热处理
,
微观组织
,
力学性能
罗贤竟
,
俞健
腐蚀学报(英文)
砷对70/30黄铜在1NNaNO_2水溶液中应力腐蚀开裂的抑制作用罗贤竟,俞健(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200437)发表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1;11(1):83.获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腐蚀科技论文讲评会优秀奖罗贤觉,84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现在上海材料研究所从事应力腐蚀方面的工作.砷对70/30黄铜在1NNaNO_2水溶液中应力腐蚀开裂的抑制作用@罗贤竟,俞健$上海材料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正> 浙江省腐蚀与防护学会成立大会于1985年3月21~23日在杭州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省各地的98名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科技工作人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付理事长石声泰和省科协学会部付部长俞(金双)(金双)到会致词。徐崇嗣付教授代表筹备组作了“浙江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筹备工作报告”。会上邀请了石声泰、叶康民、曹楚南和宋诗哲等四位专家在大会作学术报告,省内科技人员共有43篇论文参加了分组学术交流。成立大会上选举产生了十七名理事,并且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推选产生了理事会人员:
关键词:
郭大勇
,
杨院生
,
童文辉
金属学报
建立了电磁离心凝固过程熔体动量传递、传热和传质耦合数学模拟,模拟计算了熔体在不同感应强度下的流动速度。计算结果表明,熔体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产生与铸模转动方向相反的流动,流动速度呈周期性分布,并且在凝固前沿达到最大。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加,熔体流动速度达到的最大值也俞大。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把熔体流动计算结果作为参数,计算了枝晶的受力状态。通过计算表明,熔体流动枝晶会在枝晶周围产生很大的速度变化,流体对枝晶的冲刷可使枝晶产生机械折断。电磁搅拌通过增加断裂枝晶数量促进柱状晶—等轴晶转变.
关键词:
电磁离心铸造
,
null
刘光文
,
张英波
,
李彬
,
姚丹丹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22.023
研究了大挤压比(81∶1)条件下Mg-Zn-Y合金在3.5%(质量分数)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通过失重法和电化学法测试了舍金的腐蚀性能,并对合金的微观腐蚀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Zn、Y含量的增加,准晶相含量逐渐增加,合金的耐蚀性能逐渐降低.准晶相和旷Mg基体界面处的α-Mg基体一侧优先发生腐蚀,随后一方面向基体扩宽延伸而形成腐蚀坑;另一方面逐渐沿Ⅰ-phase与α-Mg基体界面扩展,直至界面结合处形成裂纹环路而导致Ⅰ-phase颗粒脱落,进而在合金表面形成点蚀坑.
关键词:
Mg-Zn-Y合金
,
准晶相
,
腐蚀行为
廖海达
,
黄联晓
,
蒙艳彬
,
昊伯麟
,
张联盟
材料导报
以采用水热晶化与荷电复合分散法制得的自分散型纳米 AlOOH 作为前驱物、碳酸铝铵热分解得到的纳米α-Al2O3作为晶种,利用AlOOH在水中具有良好的自分散性能,采用溶胶均匀分散混料法新工艺,将旷α-A12O3晶种均匀分散到纳米γ-A12O3晶体的溶胶中,在190℃水热下,使A100H转变成氧化铝,经930℃煅烧得到平均粒径为60nm的纳米α-Al2O3.利用XRD、TEM等手段分析研究了前驱物微细化及其分散性能对晶种的作用和氧化铝转型温度的影响.
关键词:
水热法
,
自分散
,
纳米AIOOH
,
纳米氧化铝
史载锋
,
沈仲韬
,
王嘉禅
,
杨丽丽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2.022
为了研究光催化在处理养虾废水过程中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本文采用粉体TiO2光催化和膜分离技术集成的方法对养虾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膜孔径、渗透压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以及集成反应器在不同催化条件下处理养虾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孔径为0.05 μm的旷α-Al2O3陶瓷膜在0.05 MPa的渗透压下分离平均粒径0.27 μm的TiO2粉体,渗透通量为432 L/(h·m2).废水中分别采用3种光催化剂浓度:2 g/L TiO2、2 g/L TiO2与5 mL/LH2O2(30%)连用以及2 g/L TiO2与5 mL/L Fenton连用,在300 W中压汞灯照射4 h后,养虾废水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15.67%,25.19%和40.67%.
关键词:
光催化
,
膜分离
,
养虾废水
卢寿慈
金属学报
本文以含钛矿物为主研究某些氧化物矿物的表面电性质,几个捕收剂及调整剂在这些矿物表面的吸附及它们的可浮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氧化物矿物表面双电层的结构及介质pH值的影响.证明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是这些氧化物矿物的定位离子.在研究中观察到,对这些矿物而言,其电动电位的代数值,烷基硫酸盐类型捕收剂的吸附量及矿物的可浮性的增減有一致关系.证实了如下结论:阴离子捕牧剂在某些非硫化矿物表面的吸附及对这些矿物的捕收能力随其表面正电荷的增加而提高;反之,阳离子捕收剂的吸附及捕收能力则随这些矿物表面负电荷的增加而增加.以黑钨矿和萤石的浮选为例,检验了所得结论.电动电位测定和浮选的结果又一次证明了上述结论.因此,旷物表面电性质的研究看来可以为矿物的浮选分离提供一些重要线索.
关键词:
明亮
,
尹传强
,
魏秀琴
,
周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氮化硅及氮氧化硅粉体在多晶硅光伏产业中有重要应用.本文研究其气相反应形成条件.研究结果显示,晶体硅微粉的气相氮化及氮氧化特性与体材大不相同,它使得硅的氮化和氮氧化得以在体系中氧分压远高于热力学临界平衡氧分压、处于氧化硅稳定区的条件下实现.其原因在于反应过程中粉体表层氧化反应后耗氧,使粉体内部实际氧分压大幅度降低.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硅微粉的气相氮化约需1400℃方能有效进行,在气相反应条件下,α-Si3N4与βSi3N4均能形成,随保温时间延长,旷Si3N4相对量提高;晶体硅微粉在氮-氧混合气体中的氮氧化行为对气氛的氧分压十分敏感,氧分压较高时形成SiO2并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较低时形成Si3N4,氧分压为0.1atm时较适合Si2N2O形成.
关键词:
硅
,
氮化硅
,
氮氧化硅
,
粉体
,
热力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