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19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47121β-Ti合金中相变的透射电镜观察

金属学报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Ti-4Al-7Mo-10V-2Fe-1Zr亚稳β-Ti合金中的相变规律。结果表明,淬火态存在无热ω相(ω_a)。低于500℃时效,发生β→B+ω_(iso)→β+α转变。在400℃以下,α相均匀长大,450—500℃时效,初期由等温ω相(ω_(iso))转变的α相不再是均匀长大,在原始β相晶界和晶内局部处发生选择性长大。高于550℃时效,发生β→β+α直接转变,在多数α相的片中有内挛晶。内孪晶的量随着时效时间延长或温度升高而减少,最终消失。伴随这一过程;在α相片的边缘产生台阶和错动。低温或商温转变的α相,其与β相的晶体取向都符合Burgers关系。本工作仅在一只试样的选区衍射花样中有弧形衍射斑,这最可能是TiH_2析出的结果。

关键词:

47121β-Ti合金中α相形貌对强化和断裂行为的影响

, 汪建林

金属学报

用TEM,SEM,X射线衍射及拉伸试验等研究了47121β-Ti合金的拉伸性能与α相形貌及其断裂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时效由ω相转变成的弥散α相质点,随其体积分数增加,质点间共格应力场发生交叠,产生较强的内应力,在负荷作用下,导致宏观脆断,而微观断裂机制仍属于韧窝,因此可以把局部的内应力区认为是形成精细韧窝的核心。魏氏组织的α相具有强的加工硬化效应,位错切割α相是主要强化机制,但以孪生形变的α相片阻止位错切过。晶界两侧形成的无析出带,以及随后形成的羽毛状α相群,都使晶界区弱化,导致形成类似沿晶型断口。

关键词:

Ni对基体钢回火过程的影响

, 郭继良 , 朱家华 , 黄家平

金属学报

通过硬度、强度测定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基体钢中加Ni的回火特征。结果表明,加入1—2%Ni显著提高了合金的二次硬化效应和抗高温软化性。电镜研究指出,加Ni促使M_2C析出,细化V_4C_3和M_2C,并促进(Fe,M)_3C转变。经低温回火,Ni强烈稳定残留奥氏体,高于500℃回火,含Ni钢中残留奥氏体的数量比无Ni钢中高出不多,因此Ni增加残留奥氏体的作用并不掩盖Ni提高合金的二次硬化效应。

关键词:

回火结构钢的断裂行为和显微组织的关系

金属学报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两种结构钢的断裂行为与显微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回火后准解理断口的出现和消失与Fe_3C的析出和聚集密切相关:经250℃回火时析出ε碳化物,呈现单一韧窝断口,回火温度超过350℃时,有Fe_3C析出,这时出现准解理断口,而于450℃回火后达最大比例。在550℃回火后,60Si2Mn钢因Fe_3C聚集,准解理断口消失,又变成单一韧窝断口,37SiMnCrNiMoV钢Fe_3C聚集的倾向小,经550℃回火后仍有少量准解理断口保留下来。观察试样上由负荷产生的残留显微裂纹发现,它们常沿孪晶马氏体的内孪晶界及板条马氏体的条界发展,因此认为这两种脆化了的界面是准解理的解理面,而Fe_3C沿这类界面析出并呈连续分布是导致界面脆化的原因。

关键词:

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滞后

秦桂英 , , 金恒 , 王景成

金属学报

用透射电镜、正电子湮没和电阻测量,研究了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组织结构与相变滞后的关系 结果表明,经不同制度时效处理的组织,其相变温度滞后大小的顺序是:片状马氏体>R相>束状马氏体。Ti_(11)Ni_(14)相质点周围的共格应力场对这些相的可逆转变起障碍作用。正电子湮没Doppler展宽能谱S参数值与试样的温度滞后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从而确认Ti_(11)Ni_(14)相析出的错配位错密度及由此而建立的晶体中弹性应力场分布是决定NiTi合金相变温度滞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 hysteresis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 coherent stress field , mismatch dislocation

高速钢中贝氏体转变的TEM观察

, 徐祖耀

材料研究学报

用TEM 研究了6—5—4—2高速钢中的贝氏体转变。结果表明,在贝氏铁素体的宽面上存在巨型长大台阶。贝氏铁素体亚片端部的曲率半径随转变温度降低而减小。贝氏铁素体中的位错密度都远低于周围板条马氏体中的位错密度,这些特征都表征贝氏体长大系扩散机制。

关键词:

6Cr4Mo3Ni2WV工模具钢二次硬化过程的透射电镜观察

金属学报

用电镜薄膜技术研究了6Cr4Mo3Ni2WV基体钢的淬火和回火态的组织结构,着重观察了硬度-回火温度曲线峰值附近的结构,指出合金的二次硬化主要由V_4C_3和M_2C沉淀产生.回火时沿马氏体内孪晶界和{112}晶面析出的片状渗碳体,低于450℃是稳定的,高于500℃是亚稳相,它在回火过程中转变为V_4C_3,M_2C和新的细化渗碳体,这对二次硬化也有贡献;但更主要的是这种转变使合金的冲击韧性α_K值显著提高.在600—650℃亚稳渗碳体的转变区复合转变为M_6C和Cr_7C_3,同时沿原始奥氏体晶界和亚晶界析出连续的等轴M_6C和Cr_7C_3,这一过程又使α_K值下降.

关键词:

贝氏体中的巨型台阶和碳化物

徐祖耀 , 顾文桂 ,

金属学报

电镜观察发现4340加Si钢在320℃及420℃等温形成的贝氏体宽面上均存在巨型台阶,其高度a为320—850(?),宽度b为1500—1800(?),和根据贝氏体增长速率为0.006μm/s计算所得的b=0.5μm在同一数量级,这些台阶位于惯习面上,为贝氏体的长大台阶。 无论在320℃或420℃等温形成的贝氏体中均存在ε碳化物,ε和α之间的位向呈Jack关系。因此,Hehemann提出的在350℃附近存在γ→α+ε转变的看法自属疑问。等温较长时出现渗碳体,它位于γ和α之间。Fe_3C和γ之间具有Pitsch关系,Fe_3C和α之间为Isaichev关系,γ和α之间具有K-S关系,由此也可建立γ-α-ε或γ-α-Fe_3C之间的位向关系,但尚不能肯定碳化物系相间沉淀。 发现部分γ/α界面呈弯曲状伸展,表示非共格界面。鉴于存在长大台阶以及非共格界面,因此贝氏体的长大机制很难归之于共格切变,而很可能为台阶的伸长。

关键词:

亚稳β-Ti合金中TiC的析出特征

, 汪建林 , 周天健

金属学报

本文研究了Ti-3.84Al-6.2Mo-10.43V-1.85Fe合金中TiC的析出行为.当合金经低于α+β→β转变温度加热淬火之后,在α/β相界面上存在TiC膜,其形貌与α-β双相合金中TiH_2界面相类似.TiC界面相提供了裂纹易扩展途径和裂纹萌生点.断口也与TiH_2界面相引起的相似.经β固溶处理后再等温时效,在有些试样的电子衍射花样中观察到了弧形衍射(2α相的特征衍射).根据合金成分和点阵常数分析,产生弧形衍射的质点可能是TiC,而非所谓的2α相.

关键词: 界面相 , metastable β-Ti alloy , TiC

"镍、代镍"技术

逸彪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4.06.015

由于镍价的飙升,镀镍成本大幅上升.为了减少镍的用量,电镀行业十分重视对镍、代镍电镀工艺的研究.简要介绍了已开发的多层镍电镀工艺、铜锡合金、铜锌合金、锌铁合金、镍铁合金等代镍工艺,以及厚(薄)铜薄镍电镀工艺.

关键词: 镀镍 , 代镍电镀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2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