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旺
,
佟伟平
,
赵骧
,
左良
,
王建强
材料导报
铝基非晶态合金及其非晶复合材料具有高强、高韧、轻质、廉价、耐蚀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就该领域玻璃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及纳米晶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较详尽的综述.Trg准则不适用于判断铝基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无玻璃转变的合金亦可具有强的玻璃形成能力.纳米晶化产物的小尺寸是由析出物周围溶质富集、阻碍长大造成的;高密度成因仍存在分歧.
关键词:
铝基非晶态合金
,
玻璃形成能力
,
热稳定性
,
纳米晶化
杨红旺
,
佟伟平
,
赵骧
,
左良
,
王建强
金属学报
Al85Ni5Y6Fe2Co2金属玻璃在240 ℃等温退火15 min后, 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曲线出现2个吸热台阶, 一般认为该现象由2个玻璃转变引起, 但温度调制示差扫描量热仪(TMDSC)结果表明2个吸热台阶并非对应2个玻璃转变. 透射电子显微镜Z衬度相及EDS扫描曾观测到300 ℃非等温退火的样品发生非晶相分离现象, 但TMDSC在该样品中也仅观测到1个玻璃转变.
关键词:
金属玻璃
,
Glass transition
,
Temperature modulated scanning calorimetry (TMDSC)
王沿东
,
佟伟平
,
何长树
,
左良
,
梁志德
金属学报
本文应用改进最大熵法, 对冷轧与退火状态下的含磷深冲板进行了低分辨织构分析, 结果表明, 由大约30个根据主织构特征优选监测点数据计算出的部分ODF系数与完整ODF相应系数基本一致, 根据低分辨织构分析结果预估的弹性模量也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关键词:
低分辨织构分析
,
null
,
null
崔君军
,
陈礼清
,
李海智
,
佟伟平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25
对3.55C-1.95Si-0.36Mn-3.58Ni-0.708Cu-0.92Mo-0.65Cr (质量分数, %)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实施等温淬火及不同温度的回火热处理工艺, 采用OM, EPMA, SEM, TEM以及XRD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等温淬火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的组织演变过程的影响, 并对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结果表明, 回火过程组织演变的物理机制包括孪晶马氏体及其位错亚结构的回复与再结晶软化、残余奥氏体分解、马氏体中过饱和碳的脱溶与相变以及共晶渗碳体的转变等过程. 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 等温淬火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基体的显微硬度和宏观硬度及抗压强度逐渐降低. 在450 ℃回火后, 共晶渗碳体的显微硬度出现最低值, 其原因是, 在此温度下共晶渗碳体的亚片层有α相析出, 此时, 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的压缩率最高, 塑性提高; 在600 ℃回火时, 其力学性能明显恶化. 在干砂/橡胶轮磨损条件下, 450 ℃回火后的等温淬火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磨损形貌观察表明, 其磨损机制为塑性变形疲劳磨损和显微切削, 塑性变形疲劳机制对耐磨性的贡献大于切削破坏机制, 在450 ℃回火析出的弥散Mo2C对耐磨性也有一定贡献.
关键词:
贝氏体球墨铸铁
,
等温淬火
,
回火处理
,
组织演变
,
力学性能
,
磨损机制
杨红旺
,
佟伟平
,
赵骧
,
左良
,
王建强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8.11.018
Al85Ni5Y6Fe2Co2金属玻璃在240℃等温退火15 min后,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曲线出现2个吸热台阶,一般认为该现象由2个玻璃转变引起,但温度调制示差扫描量热仅(TMDSC)结果表明2个吸热台阶并非对应2个玻璃转变.透射电子显微镜Z衬度相及EDS扫描曾观测到300℃非等温退火的样品发生非晶相分离现象,但TMDSC在该样品中也仅观测到1个玻璃转变.
关键词:
金属玻璃
,
玻璃转变
,
温度调制示差扫描量热仪
,
晶化
陈炜晔
,
佟伟平
,
张辉
,
赵骧
,
左良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198
对80%冷轧形变量的IF钢板进行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再结晶退火处理,观测了晶粒长大过程中,小晶粒、中等晶粒和大晶粒集合的平均晶粒尺寸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退火温度显著影响晶粒长大速率和3种尺寸晶粒的织构特征;但在相同温度不同保温时间退火时,3种尺寸晶粒织构类型相似,仅强度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强,且不同尺寸晶粒集合的织构和其平均晶粒尺寸间的关系呵由经验公式近似描述.
关键词:
织构
,
晶粒生长
,
晶粒尺寸分布
,
IF钢
崔君军
,
陈礼清
,
李海智
,
佟伟平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625
对3.55C-1.95Si-0.36Mn-3.58Ni-0.708Cu-0.92Mo-0.65Cr(质量分数,%)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实施等温淬火及不同温度的回火热处理工艺,采用OM,EPMA,SEM,TEM以及XRD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等温淬火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的组织演变过程的影响,并对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回火过程组织演变的物理机制包括孪晶马氏体及其位错亚结构的回复与再结晶软化、残余奥氏体分解、马氏体中过饱和碳的脱溶与相变以及共晶渗碳体的转变等过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等温淬火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基体的显微硬度和宏观硬度及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在450℃回火后,共晶渗碳体的显微硬度出现最低值,其原因是,在此温度下共晶渗碳体的亚片层有α相析出,此时,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的压缩率最高,塑性提高;在600℃回火时,其力学性能明显恶化.在干砂/橡胶轮磨损条件下,450℃回火后的等温淬火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具有较好的耐磨性.磨损形貌观察表明,其磨损机制为塑性变形疲劳磨损和显微切削,塑性变形疲劳机制对耐磨性的贡献大于切削破坏机制,在450℃回火析出的弥散Mo2C对耐磨性也有一定贡献.
关键词:
贝氏体球墨铸铁
,
等温淬火
,
回火处理
,
组织演变
,
力学性能
,
磨损机制
刘红霞
,
孔含泉
,
杨言辰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05.004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位于辽吉古元古代裂谷中部的青城子矿集区内,矿体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上部碳酸岩与片岩的过渡带,容矿岩石为黑云变粒岩和硅质岩,矿体受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中的金以不可见金为主,含量与黄铁矿、毒砂关系密切.对矿石组构特征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既与沉积作用有关,又遭受后期变质变形及热液的叠加改造,矿床为热水沉积-变质热液改造成因.
关键词:
热水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
地质特征
,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
王宝林
,
代军治
,
秦丹鹤
,
王可勇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2.02.005
辽东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为一产于元古代辽河群大石桥组变质地层中大型蚀变岩型矿床,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大石桥组不同岩性地层之间发育的层间破碎带构造控制.金矿化以浸染、细脉浸染状产出方式为主.矿石中主要金属硫化物矿物为黄铁矿,次为毒砂、方铅矿及闪锌矿.不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产状有一定区别.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毒砂为主要的载金矿物,根据硫化物矿物产状及含金性特点,提出了矿床为沉积-变质并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的认识.
关键词:
硫化物矿物
,
矿床成因
,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
,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