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娇
,
余正坤
,
邓海霞
,
吴小伟
,
吴思忠
,
董金华
催化学报
在相对温和的反应条件以及PPh3和KOtBu存在的情况下,Pd(OAc)2催化吡唑与2,6-二溴吡啶(摩尔比1:2.4)的偶联反应主要生成单吡唑基取代的2-溴-6-吡唑基吡啶. 在无Pd(OAc)2/PPh3存在的情况下,则主要生成双吡唑基取代的2,6-二吡唑基吡啶. Pd(OAc)2与2-溴-6-吡唑基吡啶反应生成的配合物中间体可能抑制了双吡唑基取代产物的生成,从而影响产物分布.
关键词:
钯,吡唑,2,6-二溴吡啶,偶联,叔丁醇钾
殷梦瑶
,
何松波
,
余正坤
,
吴凯凯
,
王连弟
,
孙承林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608-1
以基于借氢策略的苯甲醇和苯胺一步合成N-苯基苄胺为模型反应,研究了三种不同表面结构的氧化铝对其负载的Pt-Sn催化剂上N-烷基化合成仲胺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法、压汞法、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CO脉冲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及NH3-程序升温脱附等技术对载体和Pt-Sn/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Al2O3相互作用较弱且高度分散的Pt颗粒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Al2O3载体较大的孔体积和大孔分布的孔结构有助于反应物扩散和吸附到催化剂表面并提高反应活性.同时也有利于反应产物从催化剂表面离开,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然而Al2O3较强的酸性及酸性分布降低了产物仲胺的选择性和催化剂稳定性.
关键词:
氧化铝
,
铂-锡
,
苯胺
,
苯甲醇
,
N-烷基化
,
借氢策略
赫巍
,
何松波
,
孙承林
,
吴凯凯
,
王连弟
,
余正坤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11105
基于借氢策略、醇为烷基化试剂的胺的N-烷基化反应是合成胺类化合物的绿色途径.在无外加氢源条件下,多相双金属Pt-Sn/γ-Al2O3催化剂可高效催化醇为烷基化试剂的伯(仲)胺的N-烷基化反应合成仲(叔)胺,反应副产物为水与极少量亚胺.催化体系的底物适应性好,目标产物收率高;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关键词:
铂
,
锡
,
氧化铝
,
负载型催化剂
,
借氢策略
,
多相催化
,
N-烷基化
,
胺
,
醇
王连弟
,
吴小伟
,
赫巍
,
刘子双
,
余正坤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00456
以1,3-丁二烯、CO和甲醇为原料,进行羧酯化反应合成3-戊烯酸甲酯是Altam路线生产己内酰胺绿色工艺的关键步骤.将Pd与三齿N-杂环配体或双膦配体组成的催化体系用于1,3-丁二烯的羧酯化反应中,其中乙酸钯/2,6-二(3,5-二甲基吡唑基)吡啶催化剂表现出中等的催化活性,在150℃,p(CO)=6.0MPa的优化条件下反应6h,1,3-丁二烯转化率为78.8%,3-戊烯酸甲酯选择性达92.2%(TON=226);而乙酸钯/2,2'-二(二苯基瞵基)苯醚催化体系的活性更高,在优化反应条件下,1,3-丁二烯转化率达90.4%,3-戊烯酸甲酯选择性为91.6%(TON=181).在200℃及类似的羧酯化反应条件下,1,3-丁二烯发生二聚反应,其转化率为99%以上,二聚产物4-乙烯基-1-环己烯选择性高于96%.
关键词:
1,3-丁二烯
,
钯
,
三齿N-杂环配体
,
羧酯化
,
3-戊烯酸甲酯
,
己内酰胺
,
双瞵配体
栾风娇
,
周金龙
,
贾瑞亮
,
陆成新
,
白铭
,
梁红涛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2.2016062001
为查明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研究区2011年9月的75组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潜水以HCO3和SO4型水为主,承压水以SO4型水为主,两者都是矿化度中等、硬度中等的弱碱性水;Gibbs图表明,研究区潜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双重作用的影响,承压水补给水源的水化学成分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离子比例系数法及饱和指数表明潜水和承压水中离子主要来自岩盐、硫酸盐、硅酸盐的风化溶解.此外,(Na+-Cl-)与(Ca2+ +Mg2+)-(SO42-+HCO3-)之间的比值关系表明阳离子交换作用也是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形成的重要作用之一.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
Gibbs图
,
离子比例系数法
,
阳离子交换
,
饱和指数
,
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
张国斌
,
张一敏
,
黄晶
,
刘涛
,
王非
,
王一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6.016
以江西某地石煤为原料,采用直接酸浸—萃取—反萃—沉钒—煅烧的工艺进行萃余液循环利用实验,对石煤提钒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V2O5产品质量与萃余液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及杂质元素Al,K,Ca,Mg,Fe,Si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萃余液的循环利用对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及V2O5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大,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的浸出率在92%~ 94%之间波动,V的一级萃取率在75%~78%之间波动,萃取现象正常,V2O5产品的品位始终大于98%;萃余液未循环时,浸出液中的Al,K,Ca已饱和,过饱和的Al,K以KAl(SO4)2(H2O)12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过饱和的Ca以CaSO4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使得萃余液循环过程中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Al,K,Ca的含量在第一次循环时急剧增加,随后增加趋势减缓,最终保持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Mg,Fe的含量随萃余液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累积,累积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余液中Si的含量在萃余液循环利用过程中基本不累积.
关键词:
石煤
,
萃余液
,
萃取
,
循环利用
宋素格
,
王三忠
,
张振申
,
王新志
,
孙玉强
钢铁研究
为了合理利用返回的连铸铸余渣,对铸余渣组分进行分析,得到其碱度平均值为4.09,w(TFe+ MnO)平均值为1.64%,属于高碱度还原性炉渣.对4种铸余渣返回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返回利用效果优劣次序依次为出钢前、出钢后、LF精炼开始前和LF精炼造渣期.在转炉出钢前进行返回利用效果最佳,适宜的铸余渣返回量为5.0~12.0 kg/t,吨钢综合冶炼成本可节约5.94元.
关键词:
铸余渣
,
返回利用
,
冶炼成本
徐华根
,
徐瑚珊
,
李文飞
,
贾飞
,
陈若富
,
张雪荧
,
马越
,
李松林
,
段利敏
,
孙志宇
,
肖国青
,
郭忠言
,
詹文龙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30
介绍了一种铝制内椭球面反射镜闪烁薄膜探测器, 对其探测效率、光收集效率和时间性能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采用1 μm厚的BC498闪烁薄膜探测器测量实验中超重反冲余核, 探测效率接近100%, 时间分辨好于200 ps, 其性能满足超重反冲余核时间测量的要求.
关键词:
闪烁薄膜探测器
,
光收集效率
,
探测效率
,
时间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