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02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低温纳米复合相变蓄冷材料热物性研究

刘玉东 , 李夔宁 , , 刘彬 , 童明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低温相变蓄冷的关键是蓄冷材料的开发.本文针对啤酒工艺对冷源温度的要求,选择BaCl2共晶盐水溶液为相变蓄冷材料基液,在基液中添加粒径为20nm的TiO2纳米粒子,形成具有蓄冷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对其热物性如导热系数、相变潜热、相变温度、过冷度及粘度进行了实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在TiO2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为1%的情况下,纳米复合蓄冷材料的导热系数比基液提高了11.28%,过冷度从3.97℃降为1.21℃,同时粘度增加了21.7%,相变潜热略有降低.

关键词: 相变蓄冷材料 , 纳米复合材料 , TiO2 , 热物性

低温相变蓄冷纳米复合流体成核过冷度的实验研究

, 童明伟 , 刘玉东

材料导报

在共晶盐BaCl2水溶液中添加亲水性分散剂,经过超声振动制备了粒径为20nm的4种不同体积分数的TiO2-BaCl2-H2O纳米流体.对BaCl2水溶液和纳米流体同步进行蓄冷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TiO2粉体后,可大幅度降低BaCl2水溶液的结晶成核过冷度,并且纳米流体的起始成核时间比BaCl2水溶液提前,结晶结束所花时间也大大少于BaCl2水溶液.最后对纳米粒子影响基液的结晶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纳米复合流体 , 相变蓄冷 , 过冷度 TiO2

相变蓄冷纳米复合流体成核过冷度及释冷的实验研究

刘玉东 , 童明伟 ,

材料导报

通过添加亲水性分散剂,经过超声振动制备了粒径为20nm的4种不同质量分数的TiO2-水纳米复合流体.对去离子水和纳米复合流体同步进行蓄冷和释冷实验,实验表明:加入纳米TiO2粉体后,可大幅度降低水的过冷度直至消除,并且纳米复合流体的起始成核时间比去离子水提前了,融冰时TiO2-水纳米复合流体的释冷率要比去离子水大.

关键词: 纳米复合流体 , 相变蓄冷 , 过冷度 , TiO2

相变蓄冷纳米复合材料的熔解热研究

刘玉东 , 童明伟 ,

材料导报

TiO2-WATER相变蓄冷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空调蓄冷介质.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了其熔解潜热,结果显示熔解潜热比水的低,但由于其熔解温度低于水的熔解温度,相变蓄冷纳米复合材料比水具有更大的显热储存能力.

关键词: 相变蓄冷材料 , 纳米复合材料 , TiO2 , 熔解潜热

2011年度利基金获奖科学家年轻化突出

中国材料进展

2011年8日下午,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杰出科学家、国防科技大学杨学军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丁伟岳等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朝晖等15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关键词: 科学家 , 基金 , 中共中央政治局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突出 , 国防科技大学 , 计算机领域 , 科学与技术

杭成矿带南段东岗岭组灰岩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李兴远 , 周永章 , 安燕飞 , 吕文超 , 尹缀缀

稀土

杭成矿带南段东岗岭组灰岩中白云质灰岩和炭质灰岩进行了稀土元素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ΣREE稀土总量(不包括Y元素)从9.15×10-6到133.88×10-6,平均值为45.62 × 10-6,LREE/HREE为8.09~16.40,轻稀土富集明显,Ce具有微弱的负异常,Eu有中等的负异常,结合野外观察,认为东岗岭组灰岩为正常海相沉积,成岩温度相对较低,其沉积环境为一个较封闭条件下的浅海海湾.

关键词: 杭成矿带 , 稀土元素 , 东岗岭组 , 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环境

矿型La1-xCexMnO3对CH4、CO和H2的催化燃烧

赵科 , 徐通模 , 吕清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矿型LaMn03催化剂,研究了铈替代部分镧对催化材料性能的影响.用XRD,SEM和比表面积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催化剂对CH4,CO和H2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LaMn03中掺杂10%的铈,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保持纯钙钛矿相,还提高了对CH4和CO的催化活性.Laos Ceo.1 Mn03在空速48000 h-1下,Tio为417℃,T9o为572℃;在CO的催化燃烧中T90为249℃;La0.9Ce0.1Mn03和LaMn03对H2的催化活性接近,T90.为260℃.

关键词: 钙钛矿 , 催化燃烧 , CH4 , CO , H2

Pt负载型二氧化纳米管/纳米晶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余威威 , 张青红 , 石国英 , 李耀刚 , 王宏志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747

结合强吸附能力与高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有望更有效地除去废水中的污染物.以Degussa P25氧化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管(简称为TNTs),将TNTs加入到溶有氯铂酸和柠檬酸(还原剂)的无水乙醇中,在蒸汽相水解装置中通过一步法制备了Pt负载型二氧化钛纳米管/纳米晶复合光催化剂.蒸汽相处理过程中,部分纳米管转变为锐钛矿相TiO2,仍有部分以管的形式存在,使纳米复合物保留了较高的吸附能力.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粒径约为4nm的金属性Pt较好地分散在TNTs及由纳米管转变而来、晶粒尺寸约为8nm的锐钛矿相TiO2晶粒表面,复合物保留了高于216 m2/g的比表面积.光催化降解染料酸性红及亚甲基蓝的实验结果表明,纯管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但是光催化性能非常低,经120℃蒸气处理并负载贵金属Pt后光催化活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 纳米管 , 蒸汽相水解 , 二氧化钛 , 锐钛矿相 , Pt , 光催化

涂料概述

王连杰 , 高焕方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4.06.005

重点对吸涂料的吸机理以及粘结剂和吸收剂种类进行了论述,并对吸涂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描述.

关键词: 吸收剂 , 涂料 , 隐身涂料

毫米/厘米兼容吸涂层的设计与研究

于名讯 , 丁文皓 , 李云南 , 华辉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7.07.003

以电磁理论为基础,对两层结构的毫米/厘米兼容吸收涂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系列吸涂层的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先分别以电损耗和磁损耗为主,采用单层结构分别对毫米和厘米实现较好的吸收,然后以厘米吸收层作为内层,以毫米吸收层作为外层,并进一步改善内外层之间的阻抗匹配,利用两层结构可以对毫米和厘米实现较好的兼容吸收.

关键词: 兼容吸涂层 , 毫米 , 厘米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0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