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正帅
,
何金桂
,
李勇
,
薛向欣
硅酸盐通报
以MgCl2·6H2O、H3BO3和H2C2O4·2H2O为原料,利用草酸盐法制备出形貌良好的纳米硼酸镁晶须,其长度300 ~ 500 nm,直径60 ~ 100 nm,探讨了制备硼酸镁晶须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了Mg2B2O5的生长过程中H2C2O4的作用.同时采用高温固相法,以NaCl为助熔剂,制备出长度10 ~ 35 μm,直径1~2 μm针状硼酸镁晶须.通过对比发现,用H2C2O4·2H2O代替NaCl作为添加剂,可以降低煅烧温度,同时大大缩短了煅烧时间,制备得到的晶须更为纯净、长度直径可达到纳米级别.
关键词:
草酸盐法
,
高温固相法
,
纳米
,
硼酸镁晶须
巫俊斌
,
姜涛
,
薛向欣
,
何金桂
,
于群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9.02.005
以富硼渣为主要原料,用硅灰和高铝矾土熟料调整成分,炭黑为还原剂,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Ca,Mg)-α'-SiAlON-BN复合粉体.利用正交试验对烧成温度、保温时间、氮气流量和配碳量4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以确定合成过程的最优工艺参数,并采用XRD、SEM和EDX检测手段研究了合成粉体的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配碳量理论值的1.5倍,烧成温度1 500℃,保温12 h,氮气流量800mL·min-1,此工艺条件下合成产物中(Ca,Mg)-α'-SiAlON-BN的相对含量可达70%以上,且Ca2+的固溶量远大于Mg2+;配碳量不足时,合成产物的主相为β-SiAlON;配碳量充足的时候,α'-SiAlON成为合成产物的主相,并含有少量的BN、SiC和AlN.产物中的仪α'-SiAlON晶粒呈柱状.
关键词:
富硼渣
,
碳热还原氮化法
,
α'-SiAlON
巫俊斌
,
姜涛
,
薛向欣
,
何金桂
功能材料
以富硼渣、硅灰、高铝钒土熟料和碳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Ca,Mg)α'-Sialon-AlN-BN陶瓷粉体.采用XRD、SEM和EDX对合成粉体的相组成、显微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合成温度和恒温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对粉体的合成过程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产物中(Ca,Mg)α'-Sialon相含量增大,1480℃时(Ca,Mg)α'-Sialon含量达最大,是最佳的合成温度.恒温时间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也很明显,4h以下,产物含有较多的中间过渡相,较长的恒温时间可使还原氮化反应进行得更充分,恒温8h的试样中α'-Sialon含量最高,是较理想的恒温时间.合成过程中SiO的挥发导致试样较大的质量损失,且随着合成温度升高和恒温时间延长而增大.
关键词:
富硼渣
,
碳热还原氮化
,
(Ca'Mg)α'-Sialon-AlN-BN
,
工艺参数
,
合成机理
魏莹莹
,
付红扬
,
李勇
,
何金桂
材料与冶金学报
氟元素的存在是稀土冶炼清洁化生产的重要瓶颈,必须在稀土分离提取前进行除去.以氢氧化铝经高温烧结,制备出组成为γ-Al2O3的活性氧化铝为除氟吸附剂,对含氟硫酸稀土溶液进行了吸附除氟实验,考查了酸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氟吸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H+)≥0.6 mol·L-1,吸附剂用量≥2.0 g·L-1,活性氧化铝对F-的吸附率>70%,而对Ce4+基本没有吸附作用,基本实现了F-/Ce4+的分离.动力学实验显示,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过程遵从伪二级模型方程,吸附常数k2=322.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
吸附
,
除氟
,
稀土溶液
付红扬
,
魏莹莹
,
李勇
,
何金桂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30402
氟碳铈矿是最主要的稀土来源,而氟是制约稀土清洁化分离的瓶颈,因此在提取稀土前进行氟的分离是一种解决方案.利用氟铝间很强的配位性质,加入铝盐而发生竞争配位反应,使[CeF2]2+变为游离Ce4+后向萃取相转移,实现氟-铈分离.实验结果表明:[H+]≤1.0mol·L-1,以Al2(SO4)3或NaAlO2为氟络合剂,根据酸浸中F-含量,向浸出液中加入n(F)/n(Al)=1的Al2(SO4)3或n(F)/n(Al)=1.5的NaAlO2时,氟-铈分离效果最好.
关键词:
铝盐
,
氟碳铈矿酸浸液
,
竞争配位
,
铈氟分离
,
稀土
李勇
,
林楠
,
何金桂
,
薛向欣
,
黄小卫
中国稀土学报
包头白云鄂博矿床产生大量磁尾矿,会产生很大的环境问题.采用纯碱焙烧法对其进行了稀土浸出实验和氟的资源化利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包头磁尾矿与纯碱混合物于700℃焙烧1.0h,经稀盐酸洗涤后,以3.0 mol·L-1稀硫酸于65℃下浸出4.0h,氟的洗脱和稀土浸出效果较好,其中稀土浸出率为97.97%,氟浸出率为99.54%,氟洗脱率为77.32%.以该条件下产生的含氟废水为原料,于90℃下制备了冰晶石,溶液中氟回收率为85.63%,并推算出磁尾矿中氟的总利用率为66.21%.该法使磁尾矿由废弃物变为二次资源成为可能.
关键词:
磁尾矿
,
纯碱焙烧法
,
稀土浸出率
,
冰晶石
贺燕
,
何金桂
,
李艳梅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0.03.004
以腐殖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磺化腐殖酸钠为主要原料,与交联剂脲醛树脂胶反应,制备了脲醛-磺化腐殖酸吸附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脲醛-磺化腐殖酸吸附树脂对Cr(Ⅵ)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并随着吸附时间和Cr(Ⅵ)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该树脂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磺化腐殖酸钠与脲醛树脂有很好的交联效果.
关键词:
脲醛树脂胶粘剂
,
磺化腐殖酸钠
,
吸附树脂
,
Cr(Ⅵ)离子
中国材料进展
2011年8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杰出科学家、国防科技大学杨学军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丁伟岳等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朝晖等15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关键词:
科学家
,
基金
,
中共中央政治局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突出
,
国防科技大学
,
计算机领域
,
科学与技术
宋保昌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607
湘黔桂地区分布有大量浊积岩型金矿床,为确定本区浊积岩型金矿床的分布特征及成矿规律,系统分析了区域地质概况和区域金矿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控矿具有全区域穿层成矿特征,局部岩性控矿的特点;由西南向北东方向,区域金成矿时代具有从加里东期向印支-燕山期趋新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变形、变质程度作用对成矿作用强弱有较大影响。区域金矿田位于巨型推覆含金剪切断裂带中,大型金矿床一般都产在一级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中;多期成矿特征明显;并与岩浆岩的关系非常密切,金矿周围通常都有岩体的产出。
关键词:
浊积岩型金矿床
,
分布特征
,
成矿规律
,
湘黔桂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