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8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氮化钒合金在400MPa级钢筋中的应用

龚德平 , , 罗开金 , 曾光 , 梅成云

钢铁钒钛 doi:10.3969/j.issn.1004-7638.2001.01.004

介绍了攀钢采用氮化钒合金化与钒铁合金化生产400MPa级含钒钢筋(20-MnSiVⅢ级钢筋)的对比试验结果,研究了钒、氮微合金化对钢筋的性能和组织的影响,探讨了氮化钒的强化机理,比较了使用两种合金的生产成本。

关键词: 400MPa级钢筋 , 氮化钒合金化 , 沉淀强化 , 成本

Sm掺杂对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陈俊涛 , 李新军 , 杨莹 , 王良焱 ,

催化学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浸渍-提拉法制备了不同形式和不同含量Sm掺杂的锐钛矿晶型TiO2的光催化剂薄膜. 采用X射线衍射、UV-Vis光谱及电化学实验对所制得的TiO2光催化剂薄膜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评价了其光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与未掺杂的TiO2薄膜相比,Sm掺杂的TiO2薄膜的UV-Vis吸收光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光照开路电压也相应提高; 适量Sm掺杂可以明显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佳Sm掺杂量为x(Sm3+)=0.5%; 在各种掺杂形式中以表层Sm掺杂的Sm-TiO2(S)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好. 讨论了Sm掺杂提高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机理.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 掺杂 , 二氧化钛 , 薄膜 , 甲基橙 , 光催化降解 , PN结 , 晶格膨胀

具有可见光活性的TiO2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张琦 , 王良焱 , 李新军 , 李芳柏 , , 梁园园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2.04.015

运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浸渍-提拉法制得的TiO2薄膜上溅射三氧化钨层得到光催化薄膜.采用SEM、XRD、AES、UV-vis漫反射光谱等方法表征催化剂薄膜的厚度、晶相结构、化学元素组成及光吸收性能.以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为反应模型,高压汞灯为光源,溅射有三氧化钨薄膜的哪光催化活性低于纯TiO2薄膜;滤过紫外光后,溅射有三氧化钨的薄膜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TiO2薄膜.本实验提供了一种制备高可见光活性的TiO2薄膜的方法.

关键词: 薄膜 , 可见光活性 , 二氧化钛 , 磁控溅射 , 氧化钨

钢板盐酸酸洗液制取Fe2O3及应用研究

, 徐南南 , 安西 , 陈淳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2.03.014

钢板酸洗液回收所获得的副产品Fe2O3制备铁氧体的来源之一.讨论了应用中和-氧化-沉淀-分离工艺方法,在体系中加入含铁物质中和游离盐酸,再通入空气氧化,使体系生成部分溶胶,该溶胶与硅酸胶体等杂质及聚合物相互吸附,共同沉淀分离,并经过滤处理,制取高纯Fe2O3.利用所制得的Fe2O3为主要原料,采用铁氧体制备生产工艺试制了高档永磁铁氧体,其磁性能达到了SJ/T10410-1993标准Y32牌号上限水平.

关键词: 酸洗液 , Fe2O3 , 永磁铁氧体

紫外半导体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进展

岑继文 , , 李新军 , 王良焱

材料导报

概述了紫外半导体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及其应用,详述了国内外近两年对AlGaN基半导体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AlGaN , 半导体电致发光 , 紫外 , LED

钢板酸洗废液制备高纯氧化铁的研究

, 安西 , 陈秀云 , 徐南南

钢铁钒钛 doi:10.3969/j.issn.1004-7638.2000.04.005

对酸洗废液除杂质的工艺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铁粉加入量、反应温度、搅拌速率、氧化时间等除杂工艺参数对反应速率和除杂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佳工艺参数.

关键词: 酸洗废液 , 除杂质 , 工艺参数 , 氧化铁

镧在TiO2薄膜中的非均匀掺杂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岑继文 , 李新军 , , 郑少健 , 冯满枝

中国稀土学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3+非均匀掺杂的TiO2薄膜. 通过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来评价催化剂薄膜的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La3+的掺杂方式对TiO2的催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 采用非均匀掺杂方式可以明显提高TiO2的催化活性, 掺杂浓度以0.5%(原子分数)为最佳.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显示其吸收带边明显红移;电化学行为表明其光生空穴-电子对的形成能力和分离效率得到提高. 通过比较太阳能光电池异质结的"窗口效应"理论, 初步探讨了La3+非均匀掺杂对TiO2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 光催化 , 非均匀 , 掺杂 , TiO2 , La3+ , 稀土

2011年度利基金获奖科学家年轻化突出

中国材料进展

2011年8日下午,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杰出科学家、国防科技大学杨学军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丁伟岳等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朝晖等15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关键词: 科学家 , 基金 , 中共中央政治局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突出 , 国防科技大学 , 计算机领域 , 科学与技术

格效应对自紧身管残余应力影响规律的研究

马绍华 , 任安峰 , 李贵才 , 黄建文 , 董方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1.01.012

根据炮钢材料的拉伸-压缩特性,通过模拟实验,建立了以鲍格效应系数为函数计算自紧身管壁内任意一点残余应力的理论模型。与以往不同的是利用炮钢材料的拉伸-压缩试样,通过拉伸-压缩实验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鲍格效应系数与壁内最大拉伸变形量的关系。在计算自紧身管残余应力时,鲍格效应系数不再被视为常量而被视为变量,因此,这就克服了以往鲍格效应系数取平均值所带来的误差。本文采用修正的Mises屈服准则以及形变理论,按广义平面应变问题,建立了强化材料的应力应变模型,导出了具有应变硬化,鲍格效应系数被视为变量的强化材料液压自紧圆筒的残余应力公式。实验也表明:用鲍格系数为变量的理论模型进行炮钢材料自紧身管的残余应力计算更合理,更能反映自紧火炮身管的实际状态。

关键词: 格效应 , 自紧身管 , 残余应力

特钢连铸中间罐快换的生产实践

刘乐东 , 李英武 , 李彦军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5.05.005

特钢"四位一体"短流程生产线2002年11月热试车以来,为了早日实现达产、达效,进行了连铸中间罐快换试验.本文从工艺准备,操作过程控制等方面,介绍中间罐快换的生产经验.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