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89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碳纤维/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研究

艾娇艳 , , 肖舜通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0.02.011

本文制备了碳纤维增强聚碳酸酯(P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性能,相比玻璃纤维增强PC,碳纤维增强PC在机械性能、电性能和加工性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明显呈上升趋势.而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在碳纤维含量为6%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0.4%kJ/m~2和8.7kJ/m~2.加工流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且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碳纤维的加入,也改善了PC的导电性,当碳纤维含量为10%时,导电电阻率已达到9.0×10~6Ω/sq.

关键词: 碳纤维 , 聚碳酸酯 , 复合材料 , 增强

2011年度利基金获奖科学家年轻化突出

中国材料进展

2011年8日下午,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杰出科学家、国防科技大学杨学军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丁伟岳等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朝晖等15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关键词: 科学家 , 基金 , 中共中央政治局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突出 , 国防科技大学 , 计算机领域 , 科学与技术

新型稀土络合染料的合成及其在毛织物上的应用

冉巍巍 , 卢涛 , 李荣龙 , 王连军

中国稀土学报 doi:10.11785/S1000-4343.20170212

以2-氨基-5-硝基苯酚-4-(2'-磺酸基)磺酰苯胺、1-(4'-甲氧基)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等为原料,进行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合成了偶氮染料I1,在pH等于6,温度70℃条件下与稀土离子和铬离子进行络合反应,制得两种类型的稀土络合物染料(I1)2RE或I1(H2O)3RE和一种类型的铬络合物染料(I1)2Cr.Eu络合物和Cr络合物染料的吸收光谱图最为接近,但Eu络合物染料在最大吸收光波谱处的吸收强度大,吸收峰窄.合成染料在毛和锦纶织物上的染色性能表明:Eu与Cr络合染料染色织物比其他稀土络合染料染色织物的K/S值大,稀土络合染料染色锦纶耐洗牢度与摩擦牢度较好,与I1-Cr络合染料相近,特别是在耐洗牢度的原样褪色上有很大提高.稀土络合染料染色锦纶的汗渍牢度的原样褪色、毛锦纶沾色不如Cr络合染料,但略好于I1.稀土络合染料染色锦纶的各种牢度测试结果相近,但Eu络合染料在汗渍牢度原样褪色上优于Sm络合染料和Nd络合染料,与Cr络合染料接近,有较大应用前景.

关键词: 稀土 , 络合染料 , 织物 , K/S值 , 色牢度

系熔体中组活度的计算式

丁学勇 , 王文忠

金属学报

由Miedema二合金生成热模型得到计算任意二系中组活度的新公式,该公式适用于任何液态和固态溶液,通过对大量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关键词: , null , null

点群空间群生成生成所有群的一种算法

张庆礼 , 李冬青 , 肖进 , 王宜申 , 殷绍唐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给出了一种由生成计算所有群的计算方法,该算法可用于点群、空间群及其一般群的计算.以Oh点群和空间群I23的生成计算了它们的全部群,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

关键词: 算法 , 点群 , 空间群 , 群生成 ,

材料对三复合管道性能的影响

王宇飞 , 杨振国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4.09.004

用有限数值模拟法研究了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三复合管道的力学性能.利用ANSYS软件的结构应力分析程序,模拟了复合管道界面处的一些特点,分析了组材料参数对三复合管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调整中间层陶瓷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可以降低层间材料的界面应力,从而提高三复合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 复合管 , 界面 , 有限分析 , ANSYS

合金中组扩散系数的预测模型

丁学勇 , 陈星秋 , P.Rogl , J.E. Morral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8.010

提出了预测三系合金中原子浓度(原子分数,%)低于10的组的扩散系数、本征扩散系数和热力学因子的模型;通过此模型预测1473 K时,Ni-Al-Cr(富Ni)三合金系的扩散系数,并和实验值进行比较,模型预测结果良好.

关键词: 扩散系数 , 预测模型 , 合金系 , Ni-Al-Cr

氧气底吹炼铜多组造锍行为及组含量的映射关系

王亲猛 , 郭学益 , 廖立乐 , 田庆华 , 张永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分析氧气底吹炼铜过程产生的高品位铜锍中Cu、Fe、S、SiO2等组含量变化趋势,结合冶金过程原理,研究上述各组造锍行为及组含量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Cu、Fe、S、SiO2等组在铜锍中的造锍行为具有相互关联性,其中Cu、Fe、S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较强,Cu-Fe、Cu-S、Fe-S含量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0.89、0.79,但SiO2与Cu、Fe、S之间的关联性较弱.构造了Cu、Fe、S组含量复合映射模型,该复合模型预测精确度高于单因素模型的预测精确度,可为生产过程中高品位铜锍多组含量的精细调控,及熔炼-吹炼过程热量精确分配提供指导.

关键词: 氧气底吹 , 炼铜 , 铜锍 , 预测模型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98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