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电沉积镍-羟基磷灰石的结构与性能

王宙 , 传起 , 于靖华 , 董何彦 , 薛红梅 , 任卓 , 马琳 , 徐婷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4.04.009

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划痕仪、显微硬度计等手段对复合电沉积Ni-HA生物陶瓷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微粒均匀的分布在镍的基体内,与基体的结合力达到50N以上.X射线衍射结果证明,当2θ分别为78.023°、43.246°和73.120°时,对应有HA的衍射峰,进一步证明了羟基磷灰石的存在.镀层的显微硬度随着镀液中羟基磷灰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关键词: 电沉积 , 镍-羟基磷灰石 , 结构性能

燃烧反应合成Al-Fe基吸声材料

李昊涵 , 王宙 , 室谷贵之 , 赵明华 , 传起 , 何湘 , 李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燃烧反应合成的方法制备了多孔Al-Fe基吸声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使用驻波管法测其吸声系数.实验结果表明: Al-Fe吸声材料的孔隙率及吸声系数随着添加造孔剂(NaCl或无水K2CO3)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造孔剂为无水NaCl的Al-Fe吸声材料,其吸声性能高于造孔剂为K2CO3的Al-Fe吸声材料;反应后样品中没有Al、Fe单质残留,完全形成了Al-Fe金属间化合物.超声清洗后NaCl、无水K2CO3 均充分溶解.

关键词: 燃烧反应合成 , Al-Fe基吸声材料 , 吸声系数

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与防垢性能研究

雍帆 , 传起 , 骆旭梁 , 王宙 , 姚井龙 , 郑学仿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5.12.016

目的 采用材料测试方法和防垢实验,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与防垢性能. 方法 在化学镀Ni-P镀层基底上,添加含有钼酸根离子杂多酸盐,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化学沉积Ni-Mo-P合金镀层,研究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分析镀液中硼酸含量和钼酸铵含量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观测镀层在结垢实验后的表面形貌并分析结垢速率. 通过SEM,XRD和EDS对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检测,研究在酸性镀液中硼酸含量对化学镀Ni-Mo-P工艺条件的影响. 采用防垢实验测试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的防垢性能. 结果 在化学镀Ni-Mo-P过程中,钼酸根离子杂多酸盐具有稳定作用. 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的化学沉积镀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iSO4 ·6H2 O 16. 5 g/L,NaH2 PO2 ·H2 O 20 g/L,钼酸钠0. 5~0. 8 g/L,硼酸2 g/L,乙酸钠7. 5 g/L. 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的结垢速率明显低于化学镀Ni-P镀层,具有良好的防垢能力,形成了非晶态的镀层. 结论 采用化学镀Ni-P镀层基底上沉积得到非晶态的Ni-Mo-P合金镀层,硼酸具有调节镀液pH值和络合作用,非晶态的Ni-Mo-P合金镀层平均结垢速率最小值为0. 58 μm/h,具有良好的阻垢能力.

关键词: 化学镀Ni-Mo-P , 组织结构 , 非晶态 , 防垢性能 , 硼酸 , 沉积速率

石墨/铜铁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传起 , 王宙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0.04.004

采用感应加热烧结粉末冶金的方法,以铜铁合金为基体,添加石墨制备石墨/铜铁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添加石墨前后2种材料的组成、结构、表面形貌及摩擦学性能,并分析了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石墨能起到润滑作用,使材料的摩擦因数减小,磨损率降低;添加的石墨一部分转化成新态,其余则进入材料的空隙中,在摩擦过程中形成润滑膜起到减摩的作用;添加石墨后,摩擦材料的磨损机制由粘着磨损变为磨粒磨损.

关键词: 石墨/铜铁基自润滑材料 , 摩擦因数 , 磨损率

燃烧反应合成Ni-Al-SiC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王宙 , 李昊涵 , 室谷贵之 , 赵明华 , 传起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9.01.017

采用燃烧反应合成方法,在球墨铸铁表面制备Ni-Al-Si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通过加入SiC粒子来改善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提高,磨损量增加,摩擦因数减小;随着SiC粒子含量的增加,硬度增加,磨损量降低;在燃烧反应的过程中,随着烧结压强的增加,硬度有明显提高.由此得出结论:SiC粒子的加入,明显改善了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且提高了材料的硬度.

关键词: 燃烧反应合成 , Ni-Al-SiC , 复合涂层 , 摩擦因数 , 磨损量 , 金属间化合物

真空蒸镀多晶硅薄膜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曹健 , 王宙 , 室谷贵之(日) , 传起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11.02.025

采用真空蒸镀并退火的方法制备多晶硅薄膜,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退火前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形貌,并测试了薄膜的耐压性能,分析了基板温度、基板距离和退火工艺对薄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真空蒸镀所得薄膜为非晶硅薄膜,退火处理可使其多晶化,晶粒尺寸达0.5μm;基板温度120℃、基板距离60 mm为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该工艺所得多晶硅薄膜的耐压值可达384.2 V.

关键词: 真空蒸镀 , 退火 , 多晶硅薄膜

低磷化学镀镍合金工艺研究

传起 , 王宙 , 于媛 , 陈伟荣 , 由业成 , 吴勇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4.03.019

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能,化学镀镍磷合金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获得低磷含量的镍磷合金镀层的工艺参数,研究了镀液中的络合剂A、络合剂B、pH值等对镀层磷含量的影响,最终得到了较低磷含量的镍磷合金镀层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 镍磷合金 , 低磷 , 化学沉积 , 工艺

燃烧反应合成Al-Cu基吸声材料

赵明华 , 王宙 , 室谷贵之 , 李昊涵 , 传起 , 李斌

功能材料

使用以Al粉、Cu粉混合,添加NaCl或无水K_2CO_3的混合配比,并采用燃烧反应合成的方法制备了规则的、具有良好吸声性能的开孔Al-Cu吸声材料.采用扫面电镜及X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使用驻波管法测其吸声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或无水K_2CO_3含量的增加, Al-Cu吸声材料的孔隙率及吸声系数随之增加;造孔剂为无水K_2CO_3的Al-Cu吸声材料,其吸声性能高于造孔剂为NaCl的;在反应过程中,没有Al、Cu单质残留,完全形成了Al-Cu金属间化合物.超声清洗后NaCl、无水K_2CO_3 均充分溶解.

关键词: 燃烧反应合成 , Al-Cu基吸声材料 , 吸声系数

感应烧结Fe-Cu-Al-石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

传起 , 王宙

材料保护

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以感应加热烧结的方法,制备了Fe-Cu-Al-石墨复合材料。利用XRD,EDS,SEM等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表面形貌;研究了其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Fe-Cu-A1-石墨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结构;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摩擦学性能提高,石墨含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良好;在摩擦过程中,Fe-Cu-Al-石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自润滑釉质层,摩擦机制由粘着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

关键词: 摩擦学性能 , 摩擦学机制 , 力学性能 , Fe-Cu-A1-石墨复合材料 , 感应烧结

铝诱导晶化真空蒸镀多晶硅薄膜的研究

王宙 , 曹健 , 室谷贵之 , 传起

功能材料

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沉积1层非晶硅薄膜,再通过铝诱导晶化的方法制备出晶粒分布较均匀、晶粒尺寸0.5~5μm、晶化率达到89%的多晶硅薄膜。研究了衬底距离、衬底温度、退火温度对薄膜表面形貌、晶粒尺寸和分布及晶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中的衬底距离下得到的薄膜晶粒分布均匀,表面平整度好,薄膜厚度较大。薄膜的晶化率随着衬底温度和退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提高,薄膜的晶化率达到最大值然后降低。

关键词: 多晶硅薄膜 , 铝诱导晶化 , 衬底温度 , 退火温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