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瑶
,
宣天鹏
,
张丽丽
,
闵文锦
金属功能材料
借助电化学分析仪、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等对稀土掺杂化学镀Fe-P镀层的阴极极化曲线、镀层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稀土Ce使得Fe-P合金镀层的极化度减小,析出电位正移;随着镀液中稀土Ce加入量的增加,镀层中的Fe含量减小、P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镀层表面由不规则条索状物构成,稀土添加可使表面条索状物尺寸减小、细化.
关键词:
稀土Ce
,
化学镀Fe-P合金
,
镀层成分
,
表面形貌
于瑶
,
靳艳
,
吴佩春
,
张卫
催化学报
研究了分离自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的溴过氧化物酶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催化环己烯环氧化的反应. 考察了氧化剂种类与添加方式、 pH、反应温度、酶浓度及KBr浓度等条件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最佳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55 ℃, 在含有50 mmol/L KBr和32 U/ml溴过氧化物酶的pH 6.0的Tris-HCl缓冲液中,每隔10 min补加50 μl的2.29 mol/L H2O2. 在此反应条件下,环氧环己烷的收率达到41.5%, 选择性为82.2%.
关键词:
溴过氧化物酶
,
环己烯
,
环氧化
,
1,2-环氧环己烷
于瑶
,
王旭升
,
李艳霞
,
姚熹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40360
本工作所采用的样品为锆钛酸铅陶瓷PZT-5H与PZT-8,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测试了极化前后PZT-5H与PZT-8在不同力学荷载频率下的杨氏模量和内耗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PZT-5H和PZT-8的铁电-页电相变温度(瓦)分别为438 K和550 K.极化前后PZT-8的杨氏模量都高于PZT-5H,这是由于硬性取代导致PZT-8的内应力大于PZT-5H.极化后,PZT-5H与PZT-8的杨氏模量增大,本文研究了极化前后压电效应对模量变化的影响.测试得出两种样品都存在一个弛豫内耗峰.分析表明,PZT-8的弛豫内耗峰由氧空位的扩散引起,而PZT-5H弛豫内耗峰的形成机制则比较复杂,与畴壁运动及畴壁在运动过程中与点缺陷的相互作用有关.计算得出极化后两种样品的弛豫激活能增加,原因是极化导致局部内应力升高,空间电荷沿极化电场排列,两种因素都会对畴壁及空位的运动产生钉扎效应,从而使弛豫过程更加困难.
关键词:
杨氏模量
,
内耗
,
DMA
,
PZT
,
极化
张丽丽
,
宣天鹏
,
于瑶
,
闵文锦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344
通过化学镀活化液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Ce~(3+),在Cu粉表面化学镀银,用电化学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分别研究了含稀土活化液的极化曲线、镀银层的表面形貌、银包覆率.结果表明,稀土以适宜比例添加到Pd~(2+)活化液中,能使静止电极电位正移,极化度减小,过电位绝对值增大,活化液中的反应易于进行.适量稀土介入活化液中有助于提高银在铜粉表面的沉积速度和包覆率,增加稀土含量,可使镀层晶粒和组织逐渐细化且致密.最佳加入值为0.32 g/L
关键词:
稀土
,
镀银铜粉
,
活化
沈小炜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04.002
中国和印度同为亚洲国家,在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将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国内居民储藏黄金的来源与动力,对如何提高中国的黄金需求,从而实现"藏金于民",具有现实意义.经过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增加国内的投资需求是提高中国民间储藏黄金比例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储藏黄金
,
来源与动力
,
黄金需求结构
,
消费需求
,
投资需求
毕勤成
,
赵天寿
,
郭亚军
,
陈听宽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浸泡于FC-72液池中的两个微小圆管进行了沸腾实验研究,得到了沸腾曲线和传热系数,并用Dv摄像机拍摄到了圆管出口处的沸腾状况,研究了管道尺寸对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管道尺寸对沸腾传热特性有显著的影响,传热系数和CHF随着管道尺寸的缩小而减小.直径为1.10 mm的圆管出口处在低热负荷加热时发生了汽泡阻塞,并导致了剧烈的沸腾滞后现象.
关键词:
沸腾传热
,
池沸腾
,
FC-72
,
微小圆管
李常丽
,
张庆红
,
王野
,
万惠霖
催化学报
针对Pd/SBA-15和MoO3/SBA-15两类催化剂样品,使用N2物理吸附手段对比研究了限域于介孔SBA-15分子筛孔道内活性相Pd与MoO3的聚集形态. 结果表明,金属Pd以颗粒状形态分布在SBA-15分子筛孔道内,氧化物MoO3则以层状形态存在. 并用高分辨透射电镜验证了此分析结果.
关键词:
钯
,
三氧化钼
,
活性相
,
聚集形态
,
SBA-15分子筛
,
吸附-脱附等温线
,
苯甲醇
,
氧化
朱文
,
杨君友
,
周东祥
,
肖承京
,
段兴凯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6.002
研究了碲欠电位沉积于金衬底表面体系中碲离子浓度和扫描速率等关键实验参数对碲欠电位沉积机制及其伏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碲沉积在金表面的伏安特性依赖于使用的碲离子浓度,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欠电位沉积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碲欠电位峰的电流与扫描速率的2/3次方呈线性关系.证实碲欠电位沉积于金衬底上遵循的是二维形核和生长机制.
关键词:
电化学原子层外延
,
欠电位沉积
,
碲
,
热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