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248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改进差分盒维数的烟雾分割方法

, 李桂菊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32801.0115

针对森林背景与烟雾的分形纹理结构的不同特性,提出了改进差分盒维数的烟雾分割方法.首先,在已有的差分盒维数算法基础上,扩大子窗口的选择范围,计算每个像素的分形维数值并分析得到的其分形特征数据;然后,选择合适的阈值对像素进行分类,筛选出符合烟雾特征的像素,从而实现烟与森林背景的分割;最后,应用形态学中膨胀算法进行连通处理.实验结果证明,基于改进的差分盒维数方法对以树木为背景的烟雾图像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

关键词: 差分盒维数 , 分形 , 图像分割 , 数学形态学 , 烟雾图像

热剥离温度对石墨烯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

杨绍斌 , , 沈丁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0.006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GO),再在200~700℃进行热还原,制备石墨烯.采用SEM、XRD和比表面积仪测试分析样品的微观结构和比表面积;并用恒流充放电测试仪测试样品的电容性能.研究表明:所得石墨烯具有片层结构,层间距为0.3783~0.3873nm,晶粒大小为2.030~3.359nm,层数均为5~9层;随着热还原温度的升高,石墨烯的层间距、晶粒大小和层数均逐渐减小,而比表面积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比电容先升高后降低,循环性能一直增加,400℃热还原的石墨烯首次放电比电容为318.6F/g,经过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4%.

关键词: 石墨烯 , 比电容 , 热处理 , 比表面积

镶嵌基质中硅纳米的微观结构及其发光机制研究进展

丁艳华 , 杜庆田 , 王乙潜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硅纳米材料显示出许多集成器件所需的性能,已倍受人们的关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利用不同方法制备的硅纳米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综述,并对两种不同的发光机制进行了概述.人们在硅纳米的制备和表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硅纳米的发光机制还未完全了解,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硅纳米 , 微观结构 , 发光机理

退火温度对镶嵌SiO2膜中的Ge纳米结构的影响

张佳雯 , 高斐 , 晏春愉 , 孙杰 , 权乃承 , 刘伟 , 方晓玲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磁控溅射及退火的方法制备了含Ge纳米的SiO2复合膜,应用拉曼散射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的Ge纳米结构.结果表明:Ge纳米的结晶温度约为750 ℃.运用声子限域模型(RWL model)对样品的拉曼散射光谱进行拟合,确定出样品中Ge纳米的尺寸.通过XRD谱计算复合膜的内部压应力,得出由其引起的拉曼峰位的蓝移量,得出结论:压应力是造成拉曼模拟曲线与实验曲线峰位偏离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Ge纳米 , 磁控溅射 , 退火 , SiO2膜 , 声子限域模型

2.25CrMoV 钢夹杂物和界处开裂低周疲劳裂纹扩展的原位观测

吴海利 , 安春香 , 王朋 , 丁玉明 , 王德强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603004

对汽轮机转子用2.25CrMoV 钢在真空常温条件下进行高应力低周疲劳试验,对试样中起源于夹杂物和界等典型缺陷处的裂纹扩展进行了原位连续观测,研究了典型缺陷对疲劳裂纹萌生和初期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应力循环载荷作用下,夹杂物的形状和尺寸对疲劳裂纹的扩展无明显影响,夹杂物处萌生裂纹的扩展速率小于界处萌生裂纹的扩展速率;短裂纹群体效应和滑移线快速增殖的共同作用是导致试样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2.25CrMoV 钢 , 夹杂物 , , 短裂纹 , 低周疲劳

震后反思"砂屋"

洪乃丰

腐蚀与防护

"砂屋"是使用了不合格砂作为混凝土砂料的建筑物.在地震灾害中,"砂屋"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须引起重视并加强管理.

关键词:

WBE联合LP技术研究海水/泥界面碳钢的腐蚀行为

胡杰珍 , 李晓刚 , 邓培昌 , 张际标 , 王贵 , 苏林海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doi:10.11903/1002.6495.2015.195

利用阵列电极技术捕获了在不同浸泡时间下每个微电极与其它99个微电极整体的电偶电流,分析获得了海水/泥界面附近阴、阳极分布区域的变化规律;利用线性极化和电化学阻抗技术对垂直海水/泥界面的一行微电极进行测试,获得了距海水/泥界面不同距离的微电极的腐蚀电流、腐蚀电位,并观察了腐蚀形貌,探讨了其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平行海水/泥界面的泥区域为电偶腐蚀阳极区、对应的海水区域为电偶腐蚀阴极区域;海水/泥界面区金属的腐蚀是由电位差、溶解氧浓度、泥阻抗等多因素控制;腐蚀主要区域是近海水/泥界面的泥区域及远海水/泥界面的海水区域.海水中较高浓度的氧促进了腐蚀产物的致密化,而泥中缺氧环境及微生物抑制了腐蚀产物的致密化.

关键词: 海水/泥界面 , 腐蚀 , 阵列电极 , 电偶腐蚀

砂特性及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刘伟 , 谢友均 , 董必钦 , 邢锋

硅酸盐通报

受河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可供应的建筑用河砂资源日益匮乏,海底砂已经成为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建筑用砂的重要来源.分别采用淡化砂、原状砂和河砂,对比分析了砂特性及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珠江口砂及盐田砂均属于级配良好的混凝土细集料,砂中所含的氯离子和少量的贝壳并不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弹性模量,不考虑氯离子对混凝土钢筋的腐蚀时,原状砂均也可等同于河砂使用.

关键词: , 混凝土 , 强度 , 弹性模量

暴露双相黄铜脱锌的扩散机制

刘增才 , 林乐耘 , 徐杰 , 赵月红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0.z1.032

研究了不同相结构双相黄铜的扩散机制,计算出黄铜在实暴露过程中锌在β相的体扩散系数和α相界的扩散系数.证实了合金元素Sn对黄铜脱锌的抑制作用,揭示出脱锌深度与腐蚀速度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暴露 , 双相黄铜 , 腐蚀脱锌 , 沿扩散 , 相关性

低温对泥发电性能的影响

刘建敏 , 卢志凯 , 宰学荣 , 付玉彬

材料开发与应用

环境温度对泥发电(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进行了4℃环境与常规室温环境(25℃)电池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环境下电池阳极启动时间明显慢室温(25℃),阴极启动几乎无影响.4℃条件电池内阻(l005 Ω)高于室温条件(703 Ω),室温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比4℃环境升高10mW/m2,电流密度增加46.6 mA/m2.低温环境(4℃)可导致微生物活性降低,物质扩散速度变慢,进而导致其电池性能低于室温环境.此实验对实环境下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设计提供了指导,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 , 温度影响 , 电池内阻 , 功率密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24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