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夫赛特式炉闪速炉功能区冶炼过程的同时平衡

, 刘常青 , 谭军 , 李洁 , 陈启元 , 王辉 , 廖舟 , 张平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基于硫化铅矿在闪速炉功能区冶炼过程的多相同时平衡原理,利用平衡摩尔量法分析和讨论熔炼温度、初始氧量和初始硫化铅量对平衡后各凝聚态产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温度下,初始氧量的增加会使硫酸铅的产量增加,而硫化铅的产量降低;低氧量条件下不生成硫酸铅而生成硫化铅。考虑产物的后续碳还原处理,在冶炼过程中应选择高氧气输入量以生成容易处理的硫酸铅,而不是较难处理的硫化铅。

关键词: 基夫赛特炉 , 同时平衡 , 铅闪速熔炼 , 硫化铅

微合金钢S500MC的高频疲劳特性

张梅 , 宁宇翔 , 李宏涛 , , 李麟

上海金属

材料的各种静态和疲劳断裂性能是结构强度分析、耐久性和损伤容限设计的基础.微合金高强度钢S500MC由于其较高强度和较高韧性塑性的组合,可广泛用于汽车等领域.采用升降法对S500MC试样进行高频疲劳试验,依据获得的数据绘出其应力-寿命(S-N)曲线,确定应力比R=0.1下的疲劳极限,还获得了一系列高频疲劳特性参数如下:S500MC钢的抗拉强度为635 MPa,疲劳极限民1为471 MPa,达抗拉强度的70%多.双对数坐标系的S-N曲线上,斜线的截距SRI1=1 613 MPa,斜率b=-0.089 33,NC1=2.03×106,相关系数R=-0.954 53.

关键词: S500MC钢 , 微合金钢 , 高频疲劳 , 疲劳极限

减摩涂层对高强度钢板冷冲裁过程影响的有限元模拟

苑俊峰 , 施雯 , 朱志勇 , , 唐嘉希

上海金属

随着对汽车环保、安全与轻量化要求的日益增加,高强度钢应用开发越来越受到汽车行业的青睐.基于Deform 2D有限元软件平台,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动态仿真了CPW800高强钢板与HR340LA热轧酸洗钢板的冲裁过程;并从抗磨减摩角度模拟了PVD涂覆MoST(Ti/MoST/MoS2)、GLC(Graphit-iC类石墨涂层)及CrMoN减摩涂层对冷作模具钢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CPW800钢较HR340LA钢更难产生光亮带,冲裁模具所受的轴向载荷与等效应力更大;减摩涂层不同程度地减小了模具的等效应力,抗磨减摩涂层的研发对提高高强度钢冲裁模具寿命起重要作用,但对高强钢的轴向载荷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减摩涂层 , 高强度钢 , 冲裁 , 有限元模拟

非平衡磁控溅射制备CrTiAlN/GLC复合涂层的表面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朱志勇 , 施雯 , 苑俊峰 , 李潇 ,

上海金属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新型冷作模具钢表面制备CrTiAlN/GLC复合涂层,并应用拉曼光谱(Raman)、纳米压痕、磨损试验等测试方法分析与考察该复合涂层的组织结构、纳米硬度、结合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TiAlN/GLC复合涂层由CrTiAIN和以sp2为主的非晶及微晶结构GLC组成,其纳米硬度(17.38 GPa)介于CrTiAIN与GLC单一涂层之间,但有最高的弹性模量(186.35 GPa),并与基体结合状况良好(临界载荷Le≥60 N).此外,复合涂层还明显地改善了基体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干摩擦系数为0.1~0.35,油润滑磨损率(<0.7×10-12mm3/N·mm)约为基体(1.36×10-12 mm3/N·mm)的50%.

关键词: CrTiAlN/GLC涂层 , 非平衡磁控溅射 , 拉曼光谱 , 性能 , 磨损

低硅TRIP钢焊接性能试验研究

曹东栋 , 张梅 , , 符仁钰 , 李麟

上海金属 doi:10.3969/j.issn.1001-7208.2005.04.002

通过对0.11C-0.6Si-1.6Mn TRIP钢的V型和Y型焊接接头进行综合力学性能测试和冷裂缝试验,研究该钢种的焊接性能.结果表明新型TRIP钢焊接接头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冲击韧性良好;虽然焊接热影响区硬化较明显,但由于焊接后无冷裂纹和低温裂纹产生,可焊性很好,不用预热焊接.由此已成功地应用于轿车制动踏板臂的制造.

关键词: 相变诱发塑性钢 , 焊接 , 力学性能 , 冲击韧性 , 可焊性

影响FB780先进高强度钢扩孔性能的因素

赵雪 , 纪登鹏 , 张梅 , 周晓航 , 宋佳男 ,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2020

为研究影响FB780先进高强度钢扩孔性能的主要因素,按GB/T 15825.4-2008标准进行扩孔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等对扩孔前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冲孔表面光亮带与撕裂带形貌、近冲孔孔缘2 mm的微区硬度梯度以及扩孔件上贯穿裂纹处的形貌及其中的第二相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影响FB780钢扩孔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试验钢扩孔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孔缘附近微区的硬度、显微组织及冲孔表面的质量;扩孔率随着孔缘附近微区的硬度显著增大而降低;扩孔过程中裂纹的形成与扩展是通过微孔聚集模式进行的;显微组织及冲孔表面质量的提高对扩孔性能有利.

关键词: FB780先进高强度钢 , 扩孔率 , 显微组织 , 加工硬化

细颗粒钨的制备

戴艳阳 , 钟晖 , 李荐 , 钟海云 , 刘志坚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2.05.020

对采用APT为原料, 在湿氢条件下进行氢还原制备细颗粒活性氧化钨-钨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钨的生成条件与还原温度、氢气湿度、升温速度、原料粒度、料层厚度等因素有关, 钨的粒度随还原温度的升高、氢气湿度及升温速度的增大、原料粒度及料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中以APT(10 μm)为原料, 在pH2O∶pH2=1.7∶1, 2 h内温度升至1173 K, 在1173 K保温1.5 h的条件下, 直接还原获得粒度为2.2 μm的钨.

关键词: APT , , 细颗粒

稀土精炼杂铜的实验研究

林高用 , 杨伟 , 张振峰 , 魏笔 , 赵祥伟 , 张胜华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9.01.014

采用自行研制的三种Cu-RE精炼剂对杂铜进行了精炼试验,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能谱分析、金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分析和研究了添加稀土对杂铜精炼效果及其对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杂铜中加入适量的稀土精炼剂,精炼和脱氧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O、Pb、Bi、Sn、Al等杂质元素;添加适量稀土元素,还可使杂铜铸造组织的枝晶细化,组织更加均匀.

关键词: Cu-RE精炼剂 , 杂铜 , 成分分析 , 组织

稀土精炼杂铜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李海红 , 张士宏 , 陈岩 , 程明 , 宋鸿武 , 刘劲松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6.01.009

采用自制的稀土中间合金,利用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稀土La,Ce对杂铜精炼前后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稀土除杂的热力学机制与稀土精炼提高耐腐蚀性能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稀土La,Ce精炼后,杂铜中的Pb,Sn,S含量明显降低,Bi,Al等杂质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加入0.15%稀土La,Ce精炼后,杂铜的铸态组织明显细化;稀土La,Ce与铜基体形成了球状的Cu6RE第二相粒子,弥散分布于铜基体中;适量稀土La精炼后,杂铜的力学性能有较大改善;加0.10%La和0.15%Ce精炼后的杂铜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有较大改善,自腐蚀电流由精炼前的8.58μA·cm-2分别下降到4.59和6.20 μA ·cm-2.

关键词: 稀土 , 杂铜 , 组织 , 性能 , 精炼

结晶-碘化钾体系萃取分离Pd(Ⅱ)

, 郭鹏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6.04.034

研究了硫酸铵存在下结晶-碘化钾体系萃取钯(Ⅱ)的行为及其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硫酸铵、碘化钾、结晶的浓度分别为0.05 g·ml-1,2.0×10-2 mol·L-1,2.0×10-4 mol·L-1,pH=4.0时,Pd(Ⅱ)可与Ga(Ⅲ),Mn(Ⅱ),Ni(Ⅱ),Al(Ⅲ),Co(Ⅱ),Rh(Ⅲ),U(Ⅵ),Fe(Ⅱ)离子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和钯镍电镀液中的钯进行了定量萃取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钯(Ⅱ) , 碘化钾 , 结晶 , 萃取分离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6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