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44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碳纳米管、石墨烯电极修饰的IPMC致动器的制备及性能

徐云霞 , , 邓凯 , 何青松 , 于敏 , 郭东杰 , 戴振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为降低IPMC的生产成本,采用低维纳米碳材料对IPMC铂电极进行修饰.用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对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进行带电修饰,并分散在甲醇中形成稳定的电解液,在已进行一次化学镀铂的Nafion膜上分别电泳沉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薄膜,制备新型IPMC.扫描电镜图片显示: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均能成功沉积到膜的表面,且碳纳米管电极层更均匀致密,与铂层结合更紧密.驱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修饰的IPMC致动性能优异,3.0V电压下最大输出位移为13.90mm,最大输出力为15.72mN,分别是同等条件下铂型IPMC的94%和77%,而石墨烯型IPMC最大输出位移和输出力分别是铂型IPMC的51%和40%.

关键词: IPMC , 碳纳米管 , 石墨烯 , 电泳 , 电致动性能

TC21钛合金微动磨损特性的研究

柏林 , , 邓凯 , 王宁涛 , 龚海波 , 赵志国 , 戴振东

材料导报

采用SRV磨损试验机研究了TC21钛合金与0Cr13Ni8Mo2Al不锈钢配副件的微动磨损特性;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实验,系统研究了微动频率、法向载荷、微动振幅对钛合金磨损量的影响,测试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摩擦系数与循环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动振幅对磨损量的影响高度显著,法向载荷的影响显著,微动频率有影响但不显著;在微动过程中摩擦系数呈现出阶段性变化,同时变化幅度随着微动频率的增加逐渐减小.TC21微动磨损发生的初期,其磨损机制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着微动的进行剥落磨损和粘着磨损的作用逐渐明显.

关键词: 钛合金 , TC21 , 微动磨损 , 正交实验 , 摩擦系数

电气石微粒的自迁移研究

, 梁金生 , 冯艳文 , 孟军平 , 王静 , 冀志江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4.03.036

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手段研究电气石微粒的运动行为、影响因素,为评价电气石自发电极性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在SEM下用二次电子(SE)电子束轰击电气石微粒,电气石微粒产生自迁移现象,迁移距离与自发极化强度、微粒粒径、极性轴方向等因素密切相关.提出通过测量自迁移距离评价电气石电极性强弱的新方法.

关键词: 矿物材料 , 粉体 , 自发极化 , 电气石 , 电极性 , 评价方法 , 自迁移现象

水垢晶体的形成及变化规律研究

汤庆国 , 王丽娟 , 梁金生 , , 高明霞 , 李养贤

人工晶体学报

加热含有0.001 mol/L的CaCl2和NaHCO3的水样,在保持蒸发与补水速度相同的条件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碳钢挂片表面沉积水垢颗粒的生长过程,聚集形态和晶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挂片表面首先析出无规则聚集的球状和片状颗粒;15 min后微小的球状或片状颗粒出现定向排列的趋势,形成表面十分粗糙的针棒状堆积体,其轴向生长速度达1.0~1.5 μm/min;随着蒸发时间的延长,在加热2 h时,针棒状堆积体由根部开始晶化,逐步形成棱角分明的六棱柱状晶体.晶体表面也会吸附新生球形颗粒不断的沉积,同时在挂片的表面还会形成许多直径约为2 μm,厚度约0.1 μm的六边形片状球霰石颗粒,片层颗粒无规则的相互支撑和聚集,部分颗粒以直立方式生长.6 h后已形成的六棱柱状晶体颗粒的顶部形态开始发生变异,形成顶端带有数十根针状分枝的孪生晶体.而部分球霰石颗粒的聚集体在加热3 h后逐步向斜六面体方解石转变.

关键词: 碳酸钙 , 晶体生长 , 球霰石 , 文石 , 方解石

电气石表面TiO2微孔空心球簇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冯艳文 , 梁金生 , 梁广川 , , 王静 , 金宗哲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3.06.006

用溶胶-凝胶技术在紫铜表面制备含电气石矿物粉末的TiO2复合薄膜,研究薄膜的制备方法、显微结构及其光催化活性.用SEM技术研究电气石-TiO2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气石表面TiO2的显微结构,测量了TiO2空心球直径、TiO2空心球簇大小,同时用电子探针对电气石-TiO2复合薄膜中的TiO2空心球簇表面及球簇周围TiO2膜进行了成分分析;并用电气石/TiO2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水溶液,研究电气石对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紫铜表面上电气石微粒均匀分布在TiO2薄膜中,且在电气石微粒表面可形成TiO2微孔空心球和微孔空心半球构成的微孔空心球簇,空心球和空心半球的平均粒径为2μm;经紫外线照射180min后,与不含电气石的TiO2薄膜相比,含电气石0.5%的TiO2复合薄膜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率可提高31.9%,电气石可以明显提高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多孔材料 , 薄膜 , 光催化活性 , 二氧化钛 , 电气石

基于液相色谱信息的西青果化学成分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数学模型的构建

王定颖 , 朱靖博 , , 寇自农 , 杨兰苹

色谱

中药提取物是一个组成复杂、机理不明晰的混合物体系,其对靶标的作用是其中所有化合物的综合影响,如何表征和评价其生物活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色谱柱分离西青果乙醇提取物,得到29组成分连续变化的样品,采集样品的色谱信息(254 nm 波长下)与活性信息,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成分的峰面积( Vi,自变量)与活性(以对酶的抑制率(W)表示,因变量)之间的数学方程,确定对活性影响显著的成分。结果表明,29组样品包含55个峰,这些峰对应成分的峰面积( Vi,i =1,2,…,55)与 W 之间存在数学关系:W = V7×(-0.034±0.013)+V18×(-0.155±0.051)+V29×(-0.142±0.028)+V4×(0.079±0.020)+V11×(0.074±0.028)+V36×(-0.117±0.053)+85.669±4.476,复相关系数 R =0.854,显著度=0.037,稳健性良好,对活性影响最显著的物质为第18、29、36、4、11和7号峰对应的化合物。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不同中药资源的成分与多种不同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中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逐步回归分析 ,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 数学模型 , α-葡萄糖苷酶 , 活性 , 抑制 , 西青果

自动真空液相色谱装置的研制及其在五味子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朱靖博 , 刘宝月 , 单世波 , , 寇自农 , 萧伟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5.04026

为满足天然产物高效分离的需求,本文研制了自动真空液相色谱(AUTO-VLC)装置并用于五味子石油醚萃取物的分离。该装置由自主设计的流动相储备系统、10通分流切换阀、3通切换阀、3个不同规格的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10通馏分收集阀和馏分收集器组成,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S7-200实现了分离过程的不同比例流动相切换、不同规格色谱柱选择、分离时间设定及馏分收集的自动控制及监测。应用于五味子成分分离的结果表明:采用150mm直径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的VLC,从100g五味子石油醚萃取物中一次分离得到6个组成明显不同的样品(S1~S6)。建立了通过多次薄层色谱(TLC)展开筛选VLC分离条件的方法,并进行了分离验证。VLC分离条件选择方法:自动真空液相色谱的初始洗脱剂的比例以首次TLC展开时全部目标化合物的比移值(Rf)介于0~0. 45时展开剂的组成为宜;梯度洗脱比例变化以k值(展开次数(n)与Rf的线性函数斜率)和TLC分离度为依据选择;不同Rf范围内洗脱次数由n≈ΔRf/k计算。采用选择的条件从样品S5中分离得到了13个组分和4个纯度在85%以上的化合物,仅耗时17h。AUTO-VLC的研制对于中药成分的自动和系统性分离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真空液相色谱 , 自动化装置 , 应用 , 五味子 , 分离

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4-DT的微动磨损性能

, 梁军 , 邓凯 , 柏林 , 戴振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doi:10.19476/j.ysxb.1004.0609.2017.03.011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选择影响钛合金微动磨损的位移、载荷、频率3个主要因素,设计L16(45)正交表,研究钛合金TC4-DT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抗微动性能.以磨损量、摩擦因数为指标研究其微动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影响钛合金TC4-DT微动磨损性能的3个因素中,位移、载荷为高度显著影响,频率为显著影响.钛合金TC4-DT的微动磨损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剥层磨损交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TC4-DT钛合金 , 正交实验 , 微动磨损性能

钛粉末注射成形工艺技术研究

陈强 , 蔡一湘 ,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2.z1.191

以氢化-脱氢钛粉和TiH粉为原粉,通过对钛粉末注射成形工艺技术的研究,了解和掌握钛粉末注射成形工艺的关键技术和规律.完成对其材料最终性能及相关因素作用的判断.

关键词: 粉末冶金 , 注射成形 , 脱粘 , 烧结

新疆阿巴和加麻扎建筑釉面砖形貌观测

颜景 , , 王菊琳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2.008

目的 阿巴和加麻扎建筑是我国历史传说中的"香妃墓",是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和主要载体,已历经多次维修.由于环境侵蚀,该建筑上装饰性釉面砖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本文对阿巴和加麻扎釉面砖的病害及形貌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丝绸之路新疆段麻扎建筑的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调研了解阿巴和加麻扎建筑现存釉面砖的病害状况,采用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对釉面砖样品进行表面和断面观察.结果 总结归纳了阿巴和加麻扎建筑釉面砖的病害类型,并观察到不同釉面砖样品表面和断面形貌的区别,推断出釉面砖样品不同时期的烧造工艺.结论 样品中3块蓝色釉面砖属于20世纪80年代后开发的二次低温快速烧成技术,而另外2块蓝色釉面砖和绿色釉面砖则采用20世纪90年代后开发的一次低温快速烧成技术.

关键词: 新疆 , 麻扎 , 釉面砖 , 显微观察 , 烧造工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4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