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阴极移动电镀法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制备镍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6H2O 260 ~ 280 g/L,NiCl2·6H2O40 ~ 50 g/L,H3BO340 g/L,阴极移动速率12 m/min,电流密度1 ~7 A/dm2,pH 4.0~4.4,时间30 min,室温.对比研究了阴极静置和移动时所得镍镀层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孔隙率、组织结构以及显微硬度等性能.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1~4 A/dm2时,阴极移动对镀层性能的影响不显著;电流密度为7 A/dm2时,阴极移动可有效降低浓差极化,使镍镀层孔隙率和残余应力分别降低约50.0%和14.6%,镀层显微硬度达330 HV(提高了10%),粗糙度约为0.7 μm左右,但镀层的择优取向仍以(200)晶面为主.
参考文献
[1] | 陈天玉.镀镍工艺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4-55. |
[2] | Toru Murakami,Yasuo Uchikoshiki,Kazutoshi Komori.Nickel Electroplating[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4(05):1122-1125. |
[3] | 冯拉俊,樊菊红,雷阿利.电镀镍组合添加剂研究[J].贵金属,2006(03):30-34. |
[4] | 周丽,于锦,马安远.脉冲电镀镍及其性能的研究[J].电镀与涂饰,2009(11):5-8. |
[5] | 赵阳培,黄因慧.电沉积纳米晶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01):126-129. |
[6] | 张允诚;胡如南;向荣.电镀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317. |
[7] | 金鑫,方小红,段隆臣.阴极移动速度对金刚石钻头电镀镍层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0(06):52-54. |
[8] | 张景双;石金声;石磊.电镀溶液与镀层性能测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8-60. |
[9] | 辜敏,杨防祖,黄令,姚士冰,周绍民.高择优取向铜镀层的电化学形成及其表面形貌[J].物理化学学报,2002(11):973-978. |
[10] | 李荻.电化学原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419-420. |
[11] | 周绍民.金属电沉积--原理与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32,267-268.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