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针对硅藻原土可操作性差这一缺陷,开展了硅藻土深度物理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物理改性工艺条件为原料中硅藻原土的比重80%,焙烧温度500 ℃,焙烧时间120 min,按照最佳工艺制备得到的改性硅藻土为有一定强度,大小均匀,粒径约为5 mm的褐色椭圆颗粒.SEM分析结果表明,硅藻土经过深度物理改性后仍保留原土的形貌特征,形成了由板状颗粒和微小颗粒堆积而成的较大空隙.XRD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烧结能改变硅藻土物相组成.用深度物理改性硅藻土对Fe3+进行吸附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改性硅藻土对Fe3+的去除率随用土量、吸附作用时间、吸附温度、溶液pH值的增加而增加,随吸附液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最佳吸附条件为改性硅藻土用量10 g/L,吸附作用时间60 min,温度25 ℃,pH值为4;硅藻土深度物理改性能够显著提高其吸附性能,同时大大提高其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许树成 .硅藻土开发应用与特性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7(03):29-31.
[2] 刘洁,赵东风.硅藻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05):104-106,161.
[3] 陆浩.硅藻土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J].浙江地质,2001(01):52-59.
[4] 詹树林,林俊雄,方明晖,钱晓倩.硅藻土在工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6(09):10-13.
[5] 石超 .硅藻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4,7:23-37.
[6] 刘景华,吕晓丽,魏丽丹,程志强,张奶玲,窦森.硅藻土微波改性及对污水中硫化物吸附的研究[J].非金属矿,2006(03):36-37.
[7] 向红霞,罗琳,敖晓奎,薛伟.改性硅藻土与细菌复合体对Mn(Ⅱ)的吸附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非金属矿,2008(01):15-18.
[8] 李增新,王国明,孟韵,李俊.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处理实验室有机废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8):23-25,39.
[9] Li XW;Li XX;Wang GC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diatomite using polyaniline[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7(2/3):140-143.
[10] 张秀丽,曹新,赵增迎.改性硅藻土处理含重金属Cu2+废水[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7(01):58-59,62.
[11] 荆立坤,王银叶,王强.纳米分子筛和硅藻土吸附去除水中锰离子的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03):207-209,227.
[12] G.-Q. Tang;A.R. Kovscek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Recovery of Heavy Oil From Diatomite[J].SPE journal,2004(2):163-179.
[13] 巫红平,吴任平,于岩,黄绵丽.硅藻土基多孔陶瓷的制备及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9(04):641-645.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