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以细晶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在退火温度850℃、不同退火时间下对试验钢进行罩式退火试验.通过拉伸试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等,研究了不同罩式退火时间对细晶高强IF钢再结晶织构和晶界特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重位点阵晶界的出现频率先增加后减少,在40 min时达到峰值,这与晶粒度及晶粒均匀性有关,与再结晶织构强度也密切相关.晶粒尺寸适当,且均匀性好,重位点阵出现率越大,有利织构强度越高.当退火温度为850℃、保温40 min时,试验钢具有最强的γ纤维织构,最高的n、r值,和较好的晶界特征分布.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许云波,刘振宇,王国栋.变形工艺对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505-509.
[2] 李守华,李俊.汽车用高强度IF钢的研究进展[J].上海金属,2007(05):66-70.
[3] 高鲁峰,康永林,吕超,刘再旺.Ti-IF钢退火再结晶织构的实验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0(22):45-48.
[4] 于凤云,王轶农,蒋奇武.深冲IF钢再结晶{111}纤维织构形成机制探讨[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8(05):724-727.
[5] 赵骧,何长树,徐俊,左良.退火时间对IF深冲钢板再结晶织构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1343-1346.
[6] 曹圣泉 .无间隙原子(IF)钢晶界及织构的演变[D].上海交通大学,2005.
[7] 郑之旺,王敏莉.退火工艺对Nb-Ti-IF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J].钢铁钒钛,2008(01):10-16.
[8] 杨平,孙祖庆,毛卫民.取向成像:一种有效研究晶体材料组织、结构及取向的技术[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1(01):50-54,32.
[9] 毛卫民;杨平;陈冷.材料分析原理与检测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2-5.
[10] 宓小川;陈家光.XRD与EBSD在钢板织构研究中的应用[J].宝钢技术,1998(05):16-20.
[11] 张寿禄.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及其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02(05):703-704.
[12] 刘静.用背散射电子菊池图测量无间隙钢的再结晶微观织构[J].电子显微学报,1997(03):218.
[13] B. L. Wu;Y. D. Wang;L. Zuo;Z. D. Liang;J. S. Lecomte;C. Esling .Development of the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 in copper heated by laser beam[J].Scripta materialia,1998(1):13-17.
[14] Zuo L;Watanbe T;Eslng C .A theory approach to grain boundary character distribution (GBCD) in textured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J].Zeitschrift Für Metal kunde,1994,85:554-558.
[15] 曹圣泉,张津徐,吴建生,陈家光.IF钢织构与晶界特征分布的研究[J].金属学报,2004(10):1045-1050.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