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树脂微乳液,研究了混合单体总用量、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以及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OP-10的配比与用量对微乳液的乳胶粒径、ζ电位、单体转化率以及乳液涂层耐盐雾性的影响,对微乳液优化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粒径分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体丙烯酸和丙烯酸十八酯之间成功地发生了自由基共聚反应;当w(混合单体)为10%,w(AIBN)为0.8%,乳化剂m(SDS)∶m(OP-10)为2∶1、用量为单体总用量的8%时,所得的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较好,单体转化率为93.8%,乳胶平均粒径为90.5 nm,ζ电位为-38.6 mV,对应的涂层的耐盐雾性为1级.该微乳液可用于真空镀铝薄膜的表面防护.
参考文献
[1] | 聂建华,陈泽成,林跃华.真空镀铝薄膜清漆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的研制[J].电镀与涂饰,2012(11):58-61. |
[2] | 陈旭.真空镀铝薄膜的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J].塑料包装,2003(02):22-23,47. |
[3] | 古国华;王德宝;孙道兴 .水稀释性真空镀铝被膜胶的研制[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03):228-230. |
[4] | 刘德峥.乳液与微乳液聚合及应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2(02):1-5. |
[5] | 何运兵,李晓燕,丁英萍,邱祖民.微乳液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化工科技,2005(03):41-48. |
[6] | 刘玉勇.微乳液聚合研究进展[J].胶体与聚合物,2003(04):32-36. |
[7] | 陈均,乔军,尹万云,张千峰.高固含量微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1(05):63-66. |
[8] | 刘璇,徐军.高固含量苯丙微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2(04):17-21. |
[9] | 张郃,吴跃焕.微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固含量纯丙微乳液的途径[J].涂料工业,2006(11):29-32. |
[10] | 王小兵,王永法.丙烯酸酯微乳液研究进展[J].化学与黏合,2006(05):333-337. |
[11] | 徐天柱,徐军,施光义.高固含量丙烯酸酯微乳液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0(03):24-27. |
[12] | 张匀,王虹,张毅民.高固含量苯丙微乳液的制备[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8(01):1-4. |
[13] | 陈浩,邹其超,胡慧兰.高固含量低乳化剂用量聚合物微乳液制备研究进展[J].胶体与聚合物,2009(04):34-38. |
[14] | 王学川,孙明,安华瑞,罗艳虹.丙烯酸树脂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对皮革的增强作用[J].精细化工,2005(06):464-467. |
[15] | 唐宏科,张丹年.高固含量苯丙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J].日用化学工业,2007(05):309-312. |
[16] | 王茂元,仇立干.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08):965-968. |
[17] | 罗振扬,赵栋.丙烯酸酯乳液聚合[J].化工时刊,2009(08):34-36. |
[18] | 朱勇,王平华,张奎,张健堂.核壳型醋丙乳液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0(01):54-56,78. |
[19] | 陈元武.苯乙烯-叔碳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合微乳液的合成与应用[J].化学与黏合,2005(02):115-118. |
[20] | 彭鹤验,黄璐,续通,蔡再生.苯乙烯改性丙烯酸酯类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粘接,2009(11):46-50. |
[21] | 胡利利.微乳液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7(01):18-21. |
[22] | 程雪坚.微乳液聚合研究新进展[J].化工进展,2003(02):195-198.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