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以纯铜片为原料,经过碳酸氢铵-氨水溶铜、常压脱氨、焙烧等3个阶段,得到了活性氧化铜粉.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对所得活性氧化铜粉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活性氧化铜粉纯度达到99%以上,金属杂质含量和溶解速率完全符合电镀级氧化铜粉的要求,可以直接用于线路板的电镀铜.

参考文献

[1] KHANDPUR R S;曹学军;刘艳涛;钱宗峰.印制电路板——设计、制造、装配与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邸彩芸,邢雅男.浅析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和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1):26-27.
[3] 林金堵,吴梅珠.PCB电镀铜技术与发展[J].印制电路信息,2009(12):27-32.
[4] 朱伟长,万玉宝,孙军,兰开东.氧化铜纳米粉的制备及分散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03):251-253.
[5] 龚良玉,朱风华,曹艳霞,姜方菲.浸渍-煅烧法合成纳米氧化铜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03):328-330.
[6] 方婷,罗康碧,李沪萍.纳米氧化铜粉体的制备研究[J].河北化工,2006(11):4-8,15.
[7] 李冬梅,夏熙.水热法合成纳米氧化铜粉体及其性能表征[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04):484-486.
[8] Yongjun He .A novel solid-stabilized emulsion approach to CuO nanostructured microspheres[J].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07(1):190-195.
[9] 周彩霞,张雪军,袁忠勇.空心橄榄结构型纳米氧化铜的制备与表征[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6(z1):257-260.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