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化学置换法制备了系列铜银双金属粉,在制备过程中添加离子掩蔽剂,有效消除了铜氨络合离子在铜粉表面的吸附,实现银在铜粉表面的连续包覆.分析了掩蔽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对铜银双金属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添加了离子掩蔽剂后制备铜银双金属粉末为连续包覆型结构,分散性好,有效改善了铜粉的抗氧化性能.
参考文献
[1] | 潘君益,朱晓云,郭忠诚,李国明,解祥生,黄峰.电子工业用银包铜粉的制备现状及其应用[J].电镀与涂饰,2006(06):49-53. |
[2] | 吴秀华,赵斌,邵佳敏.不同形貌Cu-Ag双金属粉的制备及性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402-405. |
[3] | 刘志杰,赵斌,张宗涛,胡黎明.超细核壳铜-银双金属粉的制备[J].无机化学学报,1996(01):30-34. |
[4] | 赵科雄,席生岐,吴宏京,周敬恩.Cu/Ag核壳复合粉末的制备与表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10):1852-1855. |
[5] | 程原,高保娇,梁浩.微米级镀银铜粉复合导电涂层的导电性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1(02):184-190. |
[6] | 高保娇,高建峰,蒋红梅,张忠兴.微米级铜-银双金属粉镀层结构及其抗氧化性[J].物理化学学报,2000(04):366-369. |
[7] | 高保娇,蒋红梅,张忠兴.用银氨溶液对微米级铜粉镀银反应机理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0(04):669-674. |
[8] | 钟莲云,吴伯麟,贺立勇.导电涂料用片状镀银铜粉的研制[J].涂料工业,2003(09):12-15. |
[9] | 徐锐,周康根,胡敏艺.水合肼液相还原法制备银包覆超细铜粉反应机理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05):905-908. |
[10] | 吴全兴 .[J].稀有金属快报,1995,14(03):18. |
[11] | 廖辉伟,李翔,彭汝芳,王兴明.包覆型纳米铜-银双金属粉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3(12):1327-1330. |
[12] | 刑文卫;陈艾霞.分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5. |
[13] |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4. |
[14] | 卢邦洪.用差热分析法测量铜粉镀银的反应速度[J].贵金属,1992(03):35-41.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