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简述国外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发展概况.叙述了我国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完现状,并就我国该材料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参考文献

[1] 日本炭材料学会;高尚愚;陈维.活性炭基础与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2] 井出哲夫;张白杰.水处理工程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 杨骏,黄止而,王定珠.超高比表面炭载钼煤气甲烷化催化剂[J].燃料化学学报,1994(03):264-268.
[4] 乔文明,刘朗.高比表面积性炭的研究和应用[J].新型碳材料,1996(01):25-31.
[5] Sircar S Sepcration .[J].CARBON,1996,34(01):1.
[6] Nishino A .[J].炭素,1988,132:58.
[7] Otowa T et al.[J].活性炭,1993,3:43.
[8] Arnold N Wennerbeng .[P].U S Pat 3624004,1968.
[9] Arnold N Wennerbeng et al.[P].U S Pat 3817874,1972.
[10] Arnold N Wennerbeng et al.[P].U S Pat 4082694,1976.
[11] Ycshiro Otowa;Amagasaki .[P].U S Pat 5064805,1989.
[12] 乔文明,刘朗.高比表面积性炭的研究和应用[J].新型碳材料,1996(01):25-31.
[13] 邹勇.国外高比表面积木质活性炭的研究进展[J].新型碳材料,1996(01):32-34.
[14] 邹勇;吴肇亮;陆绍信 等.[J].炭素技术,1996,5:27.
[15] 吴明铂 .[J].新型碳材料,1997,12(02):8.
[16] 加璐;程代云 .[J].新型碳材料,1996,11(04):15.
[17] 张晓昕,郭树才,邓贻钊.高表面积活性炭的物理模型[J].新型碳材料,1996(01):20-24.
[18] 张晓昕;郭树才;邓贻钊 .[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14(04):34.
[19] 刘洪波;张红波;伍恢和 等.[J].炭素技术,1997,4:15.
[20] 乔文明;查庆芳;刘朗 .[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13(01):41.
[21] 杨骏;黄止而;王定珠 .[J].炭素技术,1994,6:5.
[22] 郭幼庭;邹勇 .[J].林产化学与工业,1990,10(04):273.
[23] 张引枝;贺福;王茂章 等.[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14(01):50.
[24] 吴明铂.KOH活化法制备分子筛炭织物的前驱体[J].炭素,1997(04):23-26,36.
[25] 张红波;伍恢和;刘洪波 .[J].功能材料,1996,27(06):565.
[26] 欧阳曙光.煤沥青基高比表面活性炭的研究:Ⅱ.活化工艺参数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J].炭素,1996(01):28-32.
[27] 乔文明;查庆芳;凌诚.[J].炭素技术,1994(03):1.
[28] 乔文明;查庆芳;刘朗.[J].炭素技术,1994(04):8.
[29] 杨骏,黄止而,王定珠.超高比表面炭载钼煤气甲烷化催化剂[J].燃料化学学报,1994(03):264-268.
[30] 张双定;赵峰华;戴明泉.[J].炭素,1998(01):32.
[31] Picrrce Ehrburger .[J].Fuel,1986,65(10):1447.
[32] Kaneko K;Ishii C;Ruikc M et al.[J].Carbon,1992,30(07):1075.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