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植被和土壤碳储量两方面,总结概述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对碳储量估算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森林碳汇研究提供参考,为国家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周玉荣;于振良;赵士洞.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J].植物生态学报,2000(5):518.
[2] 赵敏;周广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2004(1):50-54.
[3] 张全智;王传宽.6种温带森林碳密度与碳分配[J].中国科学C辑,2010(7):621-631.
[4] 王雪军;黄国胜;孙玉军;付晓;韩爱惠.近20年辽宁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08(10):4757-4764.
[5] 昭日格;岳永杰;姚云峰;李钢铁.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9):80-84.
[6] 裴艳辉;李江.云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近10年动态变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3):93-98.
[7] 王开德;邓璐莹.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福建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4(2):145-151.
[8] 马琪;刘康;张慧.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J].资源科学,2012(9):1781-1789.
[9] 解宪丽;孙波;周慧珍;李忠佩.不同植被下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与影响因子[J].土壤学报,2004(5):687-699.
[10] Luan JunWei;Liu ShIrong;Zhu XueLing;Wang JingXin.Soil carbon stocks and fluxes in a warm-temperate oak chronosequence in China.[J].Plant and Soil,20111/2(1/2):243-253.
[11] 周国模;刘恩斌;佘光辉.森林土壤碳库研究方法进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207-216.
[12] 吴海斌 .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
[13] 王适;吴永波;陈杰;丁晓叶.上海崇明岛生态农业园区不同人工林碳储量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3):53-56,66.
[14] 郭建明;胡理乐;林伟;郑博福;李俊生.秦岭太白红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0(12):1464-1469.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