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了国内二硅化钼发热元件的生产工艺及其研究现状,指出影响发热元件品质的关键因素是原料纯度和粒度、混料工艺以及烧结工艺.认为国内相关生产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原料质量没有严格控制,混料工艺落后和烧结工艺不合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内二硅化钼行业存在的缺乏深入研究工艺细节、规范生产工艺和升级生产设备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 郜剑英 .二硅化钼发热元件产品开发过程中若干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05. |
[2] | Kanthal AB.KANTHAL SUPER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handbook[M].Sweden:PRIMAtryck Hallstahammar,1999:10. |
[3] | 仝静波;宋金山 .二硅化钼发热元件的结构分析[J].硅酸盐通报,1983,2(04):56-62. |
[4] | 张清纯;林素贞 .MoSi2发热元件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关系[J].硅酸盐学报,1985,13(01):84-86. |
[5] | 刘立明;王杏芬 .硅化钼发热元件的物相定性分析[J].硅酸盐通报,1987,6(02):62-65. |
[6] | 刘致宏 .硅化钼发热元件机械强度与微观结构关系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1996,15(04):280-282. |
[7] | 艾云龙;杨延清;马勤 等.MoSi2发热元件的微观结构对使用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7,5(03):43-45. |
[8] | 陈秋英.第三相对二硅化钼发热元件性能的影响[J].中国钼业,2000(01):32-34. |
[9] | 童桂英.二硅化钼发热体力学性能的改进及其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2003(06):49-49,51. |
[10] | 冯培忠,曲选辉,杜学丽.MoSi2发热元件的微观组织结构[C].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第十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2005:1868-1872. |
[11] | 吴中,杨延清,杭瑞强,王含英,陈彦.添加剂含量对二硅化钼发热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6(06):42-43,11. |
[12] | 冯培忠,王晓虹,杜学丽,曲选辉.Kanthal MoSi2 发热元件的组织结构和性能[J].耐火材料,2006(02):120-122. |
[13] | 冯培忠,曲选辉,杜学丽,崔大伟,田建军,臧若愚.陶瓷矿物改性MoSi2发热元件的组织结构和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07):664-668. |
[14] | 王晓虹,任耀剑,冯培忠.MoSi2发热元件表面保护膜的形貌与结构[J].机械工程材料,2008(01):63-66. |
[15] | 吴忠;杨延清;杭瑞强 等.二硅化钼发热体的热弯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7,43(02):44-46. |
[16] | 李辉 .二硅化钼基电热材料的等截面通道转角挤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5. |
[17] | 郜剑英,江莞,王刚.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MoSi2[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5(06):669-672. |
[18] | 郜剑英,江莞,王刚.高纯MoSi2粉体的高温自蔓延燃烧合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z1):158-160. |
[19] | 郜剑英,江莞.大尺寸二硅化钼棒材连续挤出成型技术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05):597-601. |
[20] | 郜剑英,江莞.MoSi2发热元件冷热端扩散接合工艺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01):6-10. |
[21] | GAO Jianying,JIANG Wan.Defects Formation and Morphology in Large-sized MoSi2 Rod Prepared by Continuous Extrusion[J].中国耐火材料(英文版),2007(04):3-7.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