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以壳聚糖为原料,甲醛为预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新型壳聚糖树脂,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合成树脂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结果表明,甲醛用量、环氧氯丙烷用量、乳化剂用量、搅拌速度、壳聚糖浓度、酸处理条件对树脂性能的影响较大;按最佳合成条件可制备出耐酸性能好、吸附能力强(对Cu2+的饱和吸附量达2.983 mmol/g)、力学强度好、孔隙率较高(77.38%)的壳聚糖树脂.

参考文献

[1] 蒋挺大.壳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 丁明;施建军.[J].化学世界,1998:636.
[3] 余艺华,孙彦,何炳林.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工艺及性能表征[J].天津大学学报,2000(01):113-117.
[4] Inoue K;Baba Y et al.[J].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1993,66:2915.
[5] 曲荣君,王春华,孙慧勇,刘知俭,向前.含羧基的聚乙烯醇胺肟螯合纤维的合成及对金的吸附[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05):38-41.
[6] 黄文强;韩丽君 等.[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7,14(04):329.
[7] 王永健,孙彦.适于蛋白质吸附的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1(06):819-822.
[8] 刘秀芝,肖玲,杜予民,徐慧,覃彩芹.邻氨基苯酚改性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05):399-405.
[9] 陈炳稔.甲壳素碱介质非均相脱乙酰动力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07):1008.
[10] 何炳林;黄文强.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1] 曲荣君,王春华.天然高分子吸附剂研究 X.交联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J].水处理技术,1997(04):230.
[12] 郑化,杜予民,余家会,肖玲.交联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05):809-812.
[13] 曲荣君;阮文举 .[J].环境化学,1997,16(05):435.
[14] 郭灿城.有机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41.
[15] 季君晖 .[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9,15(06):511.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