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膜法富氧助燃技术,特别是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国内外30种窑炉中成功实施了该技术,已累计给用户节省了数亿元人民币.本文主要介绍该技术在加氢加热炉、减压加热炉、油田加热炉和水泥窑中的应用,不仅明显节能,而且延长炉龄和明显减少CO,CO2,NQ,SOx及粉尘的排放,指出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节能减排和节约资源等方面将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沛存.丙烯腈装置废水焚烧炉膜法富氧助燃[J].膜科学与技术,2010(05):59-63.
[2] 《工业锅炉节能减排应用技术》编审委员会;史培甫.工业锅炉节能减排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67-69.
[3] 方寿奇.膜法富氧技术在燃煤锅炉上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01(03):46-49.
[4] 李家铎,耿久辉,何庆华.熔块釉生产的局部增氧节能技术应用[J].山东陶瓷,2009(05):40-42.
[5] 孙余凭,尹燕亓,沈光林.局部增氧梯度燃烧技术在国内玻璃熔炉中的应用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7(01):113-117.
[6] 李沪萍.热工设备节能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8-72.
[7] 矫振伟,苏俊林,潘亮.富氧燃烧实验台及燃烧特性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6):57-60.
[8] 刘晓燕,赵振兴,朱长明.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及其在抛煤机锅炉中的应用[J].节能技术,2008(02):185-188.
[9] 张家元 .煤粉锅炉高效低NOx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
[10] 王卫平 .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在四角切圆煤粉锅炉上的工程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6.
[11] 黄忠朗 .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降低煤粉锅炉NOx排放浓度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
[12] 潘亮 .富氧燃烧火焰特性及热工特性试验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13] 孙晓明 .富氧燃烧技术在链条锅炉上的应用[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9.
[14] 孙余凭,周小兰,沈光林,高传奎.富氧助燃技术减少NOx排放[J].能源环境保护,2007(06):14-16,19.
[15] 牛天况.富氧燃烧锅炉初探[J].锅炉技术,2008(01):25-31.
[16] 沈光林,于轩.膜法富氧助燃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06(03):19-22.
[17] 贾中辉,李红军,刘刚.膜法富氧局部增氧射流助燃系统在减压炉的应用[J].炼油与化工,2011(06):32-34.
[18] 邓寿禄;王贵生.油田加热炉[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231-236.
[19] 姚耀 .膜法富氧助燃帮化企大幅减排[N].中国化工报,北京,2012-4-5(2).
[20] 胡鑫斌.富氧燃烧技术在油田燃气锅炉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128-128.
[21] 贾勇军,王玲,曹文秀.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燃煤蒸汽锅炉上的应用[J].河南化工,2009(09):45-47.
[22] 苏俊林,何涛,马国卫,魏永涛,单大睿.锅炉局部增氧助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J].节能技术,2010(04):291-293.
[23] 俞保云,郭永涛,应隆飚,林炜,倪德芬.膜法富氧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及其在抛煤机锅炉中的应用[J].热力发电,2006(02):49-51.
[24] 柳俊霞,杨国斌.膜法富氧助燃技术应用于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6):86-88.
[25] 沈光林,顾建明.膜法富氧助燃技术用于锅炉节能减排改造[J].上海节能,2008(02):25-28.
[26] 张家元,周孑民,闫红杰.煤粉锅炉膜法富氧局部助燃技术[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857-862.
[27] 张海元.循环流化床锅炉富氧局部助燃装置的技术开发及应用[J].区域供热,2009(03):39-41.
[28] 杨水军.膜法富氧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在150t/h煤粉锅炉上的应用[J].节能,2010(11):68-71.
[29] 沈光林,刘甦,丁建林,李玉林.膜法富氧局部增氧助燃技术及其在各种锅炉和窑炉中的应用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1998(02):50-53.
[30] 陈山林 .膜法富氧性能优化研究——火力发电厂富氧燃烧氧源制备[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1] 米翠丽,阎维平,孔凡卓.富氧燃烧技术在钢炉节能方面的应用探讨[J].洁净煤技术,2009(01):63-66.
[32] 刘守英.富氧燃烧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300-300,307.
[33] 苏俊林,徐晓英,潘亮,朱长明.液化气锅炉富氧燃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03):598-603.
[34] 郑晓峰,冯耀勋,贾明生.富氧燃烧的节能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节能,2006(07):26-28,34.
[35] 王培萍,岳希明,王三保.电站锅炉富氧燃烧的节能效益研究[J].节能技术,2007(04):360-362,370.
[36] 程金树,邓臻禄,何峰,李诗文.富氧燃烧在陶瓷辊道窑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世界,2010(03):92-95,102.
[37] 张传海.膜法富氧技术及其在济钢的应用[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04):67-70.
[38] 刘光春,赵地.循环流化床锅炉富氧燃烧技术应用的研究[J].广州化工,2009(05):29-31.
[39] 肖广飞,乔信起,孙恺,黄震,陈宗蓬.膜法富氧进气改善直喷式柴油机的起动性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10):1629-1632.
[40] 王政伟,吕宏伟,张光斌.富氧燃烧技术及其节能环保特性分析[J].化工机械,2011(03):260-263.
[4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田节能监测中心节能测试报告,测字第2007056号[R].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2007-12 12.
[42] 沈光林;李新培;赵宝泉 .膜法富氧用于助燃的理论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1994,14(03):47-53.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