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回顾了多年来对无氰碱铜研究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种采用冲击镀转间隙镀两级跳自动电源的无氰碱铜工艺.该工艺的临界活化电流密度很小,并能保证钢铁件上在较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直接预镀铜而取得良好结合力.采用赫尔槽试验,讨论了主盐类型及阴、阳离子杂质对镀层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碱式碳酸铜作为主盐的效果最好.该工艺抵抗杂质的能力较强.加入适量硝酸钾能降低液温并提高允许电流密度,有利于无氰加厚镀铜及复杂管件的装饰镀.

参考文献

[1] 袁诗璞.路漫漫兮,无氰碱铜[J].电镀与涂饰,2006(08):51-53.
[2] 袁诗璞.钢铁件镀铜的结合力问题[J].材料保护,1981(02):28.
[3] FREDERICK A L;北京航空学院一○三教研室.现代电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4] STEPHENSON W B JR;孙锡琪.电镀故障处理指南(五):六、镀铜[J].电镀与环保,1983(02):44-48.
[5] 友野理平.實用めっきマニュアル[M].东京:株式会社オーム社,1971
[6] 青谷薰;今井雄一;川合慧.金属メツキ技術(1)[M].日本:槙书店,1974
[7] 袁诗璞,支国富,袁林春.锌压铸件镀无氰碱铜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第一部分--失败原因分析[J].电镀与涂饰,2006(09):25-29.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