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工业生产的3种不同成分的无取向硅钢铸锭,对无取向硅钢铸锭采取相同的热轧工艺,分别利用金相和EBSD技术对热轧板的组织和微观织构进行分析,分析化学成分对无取向硅钢热轧组织和织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成分对无取向硅钢热轧组织有影响.Si和Mn能够推迟回复再结晶的发生;Si和Al促进再结晶晶粒的长大.典型元素的含量对热轧板不同层的织构分布有影响.在热轧板亚表层,铜型织构和高斯织构为主要织构类型.Al的存在提高高斯织构的含量,而减少铜型织构的含量;Si含量的增加促进高斯织构转变为铜型织构和黄铜织构.在热轧板从表面到心部1/2层,出现较高强度的y织构,Si有利于提高y织构的含量并减少旋转立方织构的含量,Mn减少γ织构的含量并且提高旋转立方织构的含量;Al有利于降低{111}< 121>织构含量并提高旋转立方织构含量.在热轧板心部,Al有利于增加{111} <121>织构含量并减少旋转立方织构和铜型织构的含量;Si可以增加γ织构的含量,减少旋转立方织构的含量;Mn择优的阻碍{111}面取向晶粒生长,进而降低γ织构含量.
参考文献
[1] | 刘朋成;金自力;任慧平;闫志飞;张磊.热轧板初始组织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织构演变的影响[J].特殊钢,2012(2):55-57. |
[2] | 张文康;毛卫民;王一德;薛志勇;白志浩.热轧工艺对无取向硅钢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J].钢铁,2006(4):77-81. |
[3] | 李莉 .双辊薄带连铸取向硅钢热轧织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 |
[4] | 李连平;初元璋;谢建新.铁素体区轧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河北冶金,2004(4):3-6,43. |
[5] | 陈凌峰;赵志毅;王宝明;黄赛;薛润东;郑攀峰.晶粒尺寸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影响的主成分回归分析[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4(11):215-218. |
[6] | 张正贵 .无取向硅钢织构与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 |
[7] | 张宁;杨平;毛卫民.柱状晶对Fe-3%Si电工钢冷轧织构演变规律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2(7):782-788. |
[8] | 唐伟;项利;仇圣桃;王建军.50W600无取向硅钢在轧制与退火工序间的织构演变[J].机械工程材料,2014(8):28-32. |
[9] | 周博文;李光强;朱诚意;郑建新;付勇;张峰.抑制剂形成元素对取向硅钢中夹杂物析出行为及热轧组织的影响[J].钢铁钒钛,2014(5):110-116. |
[10] | Jong-Tae Park;Jerzy A. Szpunar.Evolution of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 in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s[J].Acta materialia,200311(11):3037-3051.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