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无缝钢管张减过程的变形特点,利用MSC.Marc软件建立了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对18机架张力减径试轧产品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值的对比表明建立的分析模型实用可靠,精度较高.通过研究各机架出口断面不同点的壁厚变化,得出减径后钢管横向壁厚分布不均,探讨了内六方缺陷产生的原因.该模型的建立为分析产品缺陷、指导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 龚尧;周国盈.连轧钢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 |
[2] | 金如崧;李长穆.钢管张力减径[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4 |
[3] | Sodani Y;Hirakawa T;Mihara Y .Mechanism Polygoning Formation of Tube Bore in Stretch Reducing[J].Advanced Technology of Plasticity,1987,2(08):24. |
[4] | 刘高翔.钢管微张力减径内棱缺陷的探讨[J].钢管,1990(02):38. |
[5] | 赵晓林,边勇兴.钢管"内六方"成因分析及对策[J].钢管,2004(03):35-38. |
[6] | 马辉,韩明旭.无缝钢管张力减径过程中产生内多边形的原因分析[J].鞍钢技术,2006(01):20-22. |
[7] | 陶文铨.数值传热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
[8] | 张才安.无缝钢管生产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