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灰家堡金矿田是黔西南地区重要的微细浸染型金矿田,前人曾在断控型和层控型矿体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两层楼”模式.根据大量现场观察并结合前人资料,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两层楼”模式控矿的构造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楼下”层控型矿体可能是受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地层构成的背斜底板滑脱构造控制,即断坪控矿;“楼上”断控型矿体是受底板滑脱断层向上传播过程中形成的逆冲断层所控制,即断坡控矿;“楼上”层控型矿体是受弯滑褶皱作用过程中的层间滑动控制,即断坪控矿.控制“楼下”层控型矿体和“楼上”断控型矿体的控矿构造实际为一条断层在不同物性层中的顺层和切层表现.在此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不同类型金矿体的控矿构造关系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振春,周忠赋.黔西南灰家堡背斜金矿勘查实践及"两层楼"模式的建立[J].贵州地质,2006(03):176-181,186.
[2] 刘建中,邓一明,刘川勤,张兴春,夏勇.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层控特大型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J].中国地质,2006(01):169-177.
[3] 郭振春.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两层楼"模式及找矿意义[J].黄金地质,2002(04):18-23.
[4] 刘建中,刘川勤.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因探讨及成矿模式[J].贵州地质,2005(01):9-13,49.
[5] 冯学仕,郭振春.黔西南地区金矿产出模式及找矿潜力[J].贵州地质,2002(02):109-111.
[6] 毛健全.滑脱构造与黔西南地区金矿浅析[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0(03):44.
[7] 刘建中,夏勇,邓一明,苏文超,张兴春,邱林,陈明,陈发恩,付芝康.贵州水银洞Sbt研究及区域找矿意义探讨[J].黄金科学技术,2009(03):1-5.
[8] Shankar Mitra .Structural models of faulted detachment folds[J].AAPG Bulletin,2002(9):1673-1694.
[9] 何丰胜.戈塘矿区层滑构造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7(02):10.
[10] 张震.贵州贞丰县烂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J].贵州地质,2002(04):235-239.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