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EAF-LF-VD-MC工艺生产P12各工艺环节系统取样,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分析夹杂物的形貌、尺寸、数量及组成,系统研究了P12生产过程中洁净度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精炼环节,钢中T[O]和显微夹杂分别下降51.2%、50.8%;VD处理后到锻材中,钢液增氮率为54.2%,钢液二次氧化较为显著;锻材中T[O]、显微夹杂和大型夹杂数量平均值分别为20×10-6、6.19 个/mm2、0.35 mg/kg,达到了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 章燕谋.锅炉与压力容器用钢[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269-274. |
[2] | 唐海燕,李京社,刘亮,高锦国,温德松,张露.高压锅炉钢的非金属夹杂物研究[J].炼钢,2008(04):26-29. |
[3] | 董履仁;王志强 .浇注过程中钢液的吸氧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7,9(04):8-15. |
[4] | 常锷,于学斌,袁已百.连铸过程中钢液二次氧化的研究[J].连铸,2003(01):8-9. |
[5] | 蔡开科.浇注与凝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14-20. |
[6] | 董履仁;刘新华.钢中大型非金属夹杂物[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106-112.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