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电子束焊接了厚度为9 mm的15 CrNi3 MoV高强低合金钢试板,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无内部缺陷,经热处理后焊接系数达到0.98以上.通过研究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发现热处理后,接头组织以贝氏体组织为主,在焊缝和热影响区粗晶区中出现索氏体组织,热影响区的细晶区存在粒状贝氏体组织,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与母材相比得到提升;散焦修饰使原始焊缝的柱状晶碎化,能够改善焊缝处的显微硬度.
参考文献
[1] | 何俊;张永和;张涛.电子束焊接技术在我国星船容器研制中的应用[J].航天制造技术,2010(4):51-55. |
[2] | 王启兴.钛合金电子束焊接在船舶领域应用的前景[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3(2):87-92. |
[3] | 巩水利;高巍;王玉岱;马旭颐.高能束流加工技术的发展动态[J].航空制造技术,2014(19):66-69. |
[4] | 张秉刚;王廷;陈国庆;刘成来;刘玉龙.大厚度TC21钛合金电子束焊接试验[J].焊接学报,2009(11):5-8. |
[5] | 王亚荣;黄文荣;莫仲海.2A14高强铝合金电子束焊接工艺优化及接头组织分析[J].焊接学报,2011(12):93-96,100. |
[6] | 万里鹏;毛萍萍;任香会;王善林;邢丽.30CrMnSiA钢真空电子束焊缝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4-79. |
[7] | 王廷;张秉刚;张艳桥;冯吉才;钟诗胜.采用不同结构Cu/V填充层的钛合金/不锈钢电子束焊接试验[J].焊接学报,2014(8):71-74. |
[8] | 陈国庆;张秉刚;吴振中;何俊;冯吉才.硬质合金与钢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J].焊接学报,2013(6):9-12. |
[9] | 李凤娥;冯彦峰;赵非非;马玉壮.电子束焊技术在齿轮制造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3(12):195-197. |
[10] | 刘东宇;李东;李凯斌;陈倩倩.E36与304电子束焊接接头的组织及性能[J].航天制造技术,2014(6):29-33,68. |
[11] | 王松林.925高强度钢优质锻件的生产技术[J].大型铸锻件,2000(02):41-43.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