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研究了以锌粉为原料,活性炭为催化剂,高温气相氧化反应制备花状、四针状和无定形氧化锌的合成条件及形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产物氧化锌晶须的形态影响很大,对所有样品的气敏元件在浓度范围为5×10(-6)~2×10(-4)的甲醇、乙醇、丙酮和正丙醇气体中进行了气敏性能测试,表明该类元件属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所有气敏元件在相同工作电压下对正丙醇气体的灵敏度大于对其它3种气体的灵敏度,并且所有气敏测试都具有很短的响应时间,所有气敏元件具有较好的气敏性能.

参考文献

[1] 朱少敏,李彦生,张治宏.反应性离子交换法合成纳米ZnO及其光催化性能[J].催化学报,2010(04):380-382.
[2] 郭星原,丁战辉,赵旭东,邱利霞,薛燕峰,许大鹏.室温下激发强度对ZnO晶须发光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02):243-246.
[3] 王湘艳,王治强,田汉民,张继远,于涛,于振涛,邹志刚.分级微纳结构ZnO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光电转换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09(11):1893-1897.
[4] 李长全,罗来涛,熊光伟.ZnO纳米管的光学性质及其对甲基橙降解的光催化活性[J].催化学报,2009(10):1058-1062.
[5] 范新会,林贺,马雪红,严文.Ag掺杂对ZnO纳米线气敏性能的影响[J].纳米科技,2009(02):61-65.
[6] 张陆曼;戴干策 .[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01):66-72.
[7] 林璋,张振,杨乐夫,马增欣,林敬东,廖代伟.纳米氧化锌及负载沸石的抗菌性能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09):1309-1313.
[8] 王建,李会峰,黄运华,余海波,张跃.碳纳米管/四针状纳米氧化锌复合涂层的电磁波吸收特性[J].物理学报,2010(03):1946-1951.
[9] 彭超才,刘洪江,徐甲强,李明星.棒状氧化锌的"绿色"水热合成及其气敏性能[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12):27-29.
[10] 由丽梅,霍丽华,程晓丽,赵辉,高山.菜花状纳米氧化锌的溶剂热合成及气敏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8(07):1035-1039.
[11] 牛新书,王雪丽,赵晓华,魏平涛,李自强.固相法制备ZnO纳米粉及其气敏性能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06):45-47.
[12] 岳苗,范新会,于灵敏,严文.纳米ZnO气敏元件对H2的测定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8(12):48-50.
[13] 李博,刘顺强,刘磊,崔玉明,郭学锋,周幸福.杨桃状ZnO纳米片微球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0(04):591-595.
[14] 牛新书,王雪丽,李华,魏平涛,茹祥莉,陈晓丽.Al2O3-La2O3共掺杂对ZnO纳米粉体气敏性能的影响[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11):15-17.
[15] 徐进,汤会香.CdS纳米颗粒掺杂对ZnO气敏性能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241-245.
[16] 范会涛,曾毅,杨海滨,郑学军,刘丽,张彤.ZnO-CuO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08(07):1292-1296.
[17] 程文德,吴萍,鄢剑,陈蓓,肖潭.阵列纳米ZnO的一种新颖的制备方法及其光致发光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7(06):882-884.
[18] SHI XiaoLing,CAO MaoSheng,ZHAO YuNa,SONG WeiLi,RONG JiLi.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ZnO nano-whiskers[J].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2008(09):1433-1438.
[19] 陈艺锋,唐谟堂,张保平,杨声海.气相氧化法制备氧化锌的结晶形貌[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03):504-508.
[20] 陈旭红.用Origin软件的线性拟合和非线性曲线拟合功能处理实验数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06):85-89.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