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测量了W600无取向硅钢(1.35Si-0.25Mn-0.28Al)的静态CCT曲线,根据静态相变点测量了W600的动态CCT曲线.根据动态相变点使用Gleeble3500模拟了实际热轧过程,获得了不同冷速的再结晶组织,使用EBSD技术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获得的热轧试样的微观织构.使用SEM和EDS观察了W600钢的铸坯以及不同冷速获得试样中的析出物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取向硅钢的α→γ相变中,冷却速度越低相变温度越高,在动态相变中,当冷却速度为0.75℃/s时,相变开始温度为988℃,相变结束温度为875℃;施加形变也有利于相变温度的提高.热轧模拟实验中,较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获得粗大的再结晶晶粒;随着冷却速度减小,立方织构和γ织构含量上升,旋转立方织构含量下降,其中在冷速为0.25℃/s时,{111} 〈121〉织构含量达28.5%,{111} 〈100〉织构含量达32.4%.AlN和MnS为W600钢中的典型析出物.铸坯中析出AlN析出物和MnS+ Al复合析出物平均尺寸均高于后续热轧模拟试样.热轧模拟实验中,冷速较快时,存在大量细小弥散状的MnS析出物,AlN存在于AlN+ MnS复合析出物而存在,单独存在的AlN析出较少.当冷速降低时,析出物的总数量减少且尺寸变大,单独存在的MnS析出物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

[1] 金自力;任慧平;李伟;李一鸣.热轧组织对冷轧无取向硅钢退火织构及组织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2(2):122-126.
[2] 李长生;韩斌;曹丽梅;汪水泽.Fe-1.6%Si无取向硅钢的热变形与相变规律[J].机械工程材料,2010(11):95-98.
[3] 曹丽梅 .无取向硅钢W20和W30高温热变形规律研究[D].东北大学,2009.
[4] 张婷;张晓明;张琼;郭志元.双辊连铸3%Si无取向硅钢铸带特征[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509-511,515.
[5] 马良;项利;仇圣桃;赵沛.正火对双辊薄带连铸5.28%Si-1.11%Al无取向高硅钢磁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3(6):58-62.
[6] 匡元辉;李建军;岳尔斌;仇圣桃;施哲.退火对TSCR生产低碳低硅无取向硅钢的影响[J].钢铁钒钛,2010(3):25-29,49.
[7] 金文旭;许令峰;张仁波;毛卫民.W1300无取向硅钢热变形行为的模拟分析[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210-212.
[8] O. Fischer;J. Schneider.Influence of deformation process on the improvement of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J].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20030(0):302-306.
[9] 崔正强;曾燕屏;毛卫民.热轧及常化退火工艺对硅钢冷轧织构的影响[J].电工材料,2006(4):40-42,46.
[10] 陈凌峰;赵志毅;王宝明;黄赛;薛润东;郑攀峰.晶粒尺寸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影响的主成分回归分析[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4(11):215-218.
[11] 陈可来.电机冷轧硅钢片退火工艺浅析[J].中小型电机,2004(03):49-49,57.
[12] 蒲春雷;李建军;岳尔斌;宋宁.CSP制无取向硅钢热轧、常化、冷轧织构的演变[J].钢铁钒钛,2012(3):65-69.
[13] 张世峰 .双辊薄带连铸硅钢热轧常化组织与织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
[14] 张文康;毛卫民;王一德;薛志勇;白志浩.热轧工艺对无取向硅钢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J].钢铁,2006(4):77-81.
[15] 金自力;任慧平;张红杰.无取向硅钢退火织构的演变与磁性能关系的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2):77-80.
[16] Yang P;Xie Q;Meng L;Ding H;Tang Z.Dependence of deformation twinning on grain orientation in a high manganese steel[J].Scripta materialia,20067(7):629-631.
[17] 吴忠旺;赵宇;李军;李波.低温取向硅钢热轧析出物与织构的研究[J].金属功能材料,2011(4):1-5.
[18] 李莉 .双辊薄带连铸取向硅钢热轧织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
[19] 张颖;傅耘力;吴开明.急冷条件下Nb对高磁感取向硅钢中抑制剂析出行为的影响[J].世界钢铁,2009(2):34-36.
[20] 马良;项利;仇圣桃;赵沛.双辊薄带连铸3.98%Si-0.71%Al无取向硅钢的组织、织构和磁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14(1):47-51.
[21] 李永超;樊立峰;项利;岳尔斌;张延玲;仇圣桃.B元素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热轧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金属功能材料,2011(5):8-12.
[22] 李建军;岳尔斌;王立涛;朱涛;赵沛.主要工艺对CSP流程生产低碳低硅无取向硅钢组织、析出物和磁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0(11):55-59.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