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对北京市城市河道水体发黑感官数据及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与筛选发现,水色稀释倍数适合作为表征北京市城市河道水体发黑因变量,而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及总铁适合作为自变量,其中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及总铁为主要因素.基于5项水质指标提出了北京市城市河道水体发黑分级评价方法,从非发黑到重度发黑共分4级,通过比较发现两个回归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水色稀释倍数观测值大致相当.该评价方法首次将有机类污染指标同水中总铁结合,量化了北京市城市河道水体发黑程度,为未来“一河一策,消除黑臭”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郭宇杰;王学超;周振民.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调查[J].环境化学,2012(7):1114-1115.
[2] 刘允;孙宗光.2001-2012年全国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J].环境化学,2014(2):286-291.
[3] 俞欣;陈天安.河道黑臭污染简易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3):176-179.
[4] Muezzinoglu A..A study of volatile organic sulfur emissions causing urban odors[J].Chemosphere,20034(4):245-252.
[5] Muezzinoglu A.;Koken I.;Alparslan N.;Akyarli A.;Ozture N.;Sponza D..Hydrogen sulfide and odor control in Izmir Bay[J].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20001/4(1/4):245-257.
[6] 周文瑞 .汾河太原城区段河流黑臭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
[7] 徐明德;卢建军;李春生.汾河太原城区段支流水质评价[J].中国给水排水,2010(2):105-108.
[8] 高宝玉.水和废水处理用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1(01):337-345.
[9] 唐千;盛明;王国祥;吴馨婷;袁婧雯;刘波.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有机质的氧化稳定性?[J].环境化学,2015(3):489-496.
[10] 徐祖信.我国河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482-488.
[11] 刘雪;迟杰.城市景观河流(津河)雨季污染特征[J].环境化学,2014(11):2003-2004.
[12] 吕佳佳 .黑臭水形成的水质和环境条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3] 吕佳佳;杨娇艳;廖卫芳;蒋金辉;陈传红;赵进;杨劭.黑臭水形成的水质和环境条件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711-716.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