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对Cu/Mo/Cu板材进行了单道次复合轧制,研究了退火温度对Cu/Mo/Cu复合板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对铜板的微观组织影响较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界面处的细小晶粒分布趋于均匀;当温度高于400℃时,铜晶粒发生再结晶长大,组织粗化.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板的结合强度逐渐升高;400℃时达到最大值76 MPa;温度继续升高时,结合强度迅速下降.复合机制主要为裂口结合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发展;李大成;孙院军;武宏.钼材料及其加工[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3.
[2] 朱爱辉 .铜/钼/铜复合轧制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3] 夏扬,宋月清,崔舜,林晨光,韩胜利.Mo-Cu和W-Cu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特点[J].稀有金属,2008(02):240-244.
[4] 王海山 .轧制复合Cu/Mo/Cu电子封装封装材料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4.
[5] 王旭东,张迎晖,徐高磊.轧制法制备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铝加工,2008(03):22-25.
[6] 王志法;刘正春;姜国圣 .铜-钼-铜三层复合板的制造方法[P].中国专利:01128604.0,2004.
[7] 徐卓辉,唐国翌.铝/镍层状复合金属的工艺制备技术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02):296-300.
[8] Saltan Ali Nezhad M;Haerian Ardaknni A .A study of joint quality of aluminum and low steel strip by warm roiling[J].Materials & Design,2009,30:1103.
[9] 颜学柏,李正华,李选明.轧制参数对钛/铝轧制复合板的结合强度和剥离面SEM形貌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1(04):36-45.
[10] 孟亮,陈燕俊,刘茂森,周世平,杨富陶,林德仲.扩散处理对Ag-Cu复合板界面区组织与成分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1(01):47-51.
[11] 董成文,李艳芳,任学平.TA1/Q235钢复合板累积叠轧焊界面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03):249-253.
[12] 何春雨,许荣昌,任学平,李红.累积叠轧焊制备钛钢复合板的组织与结合界面[J].有色金属,2007(03):1-4.
[13] 于宝义;齐克敏;安振之 .铜-钢-铜三层复合板室温轧制成型工艺[J].热加工工艺,2009,3:36.
[14] 胡赓祥;蔡珣;戎咏华.材料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92.
[15] 黄德彬.有色金属材料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4.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