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为了弥补传统评价铁矿粉烧结液相流动性能指标不考虑液相流动速度、温度及升温速率或不考虑温度对液相流动速度影响的不足和采用多个指标分开来表征液相流动速度与温度所带来的使用上的不便.利用可视卧式高温炉观测铁矿粉试样的熔化流动过程,结合试验中试样收缩与流动规律定义了烧结液相流动始末点,并提取重要参数指标:流动温度、流动时间、面积增长率和升温速率;给出了定量表征温度对烧结液相流动速度影响的函数关系式v(T);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实际烧结生产温度为基准,包含流动过程各种关键信息及其内涵的流动性特征数(LD).对比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发现采用流动性特征数可以进一步区分出不同铁矿粉的流动性差异,提高了表征精度,从而为评价铁矿粉流动性能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立芬;张淑会;吕庆;张娜辉.烧结配矿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钢铁研究学报,2013(9):1-5.
[2] C.E. LOO;W. LEUNG.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onding Phase Structure of Iron Ore Sinters[J].ISIJ International,20039(9):1393-1402.
[3] 肖志新;陈令坤;薛正良;王素平.改善武钢铁矿粉烧结强度的配矿试验[J].钢铁研究学报,2014(9):27-32.
[4] 吴胜利;杜建新;马洪斌;田筠清;许海发.铁矿粉烧结液相流动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3):291-293,320.
[5] 吴胜利;裴元东;陈辉;彭鹏;杨帆.铁矿粉烧结液相流动性评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10):1095-1100.
[6] 李光森;金明芳;姜鑫;沈峰满.烧结矿粘结相的熔化特性[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697-700.
[7] 李光森;魏国;李小刚;沈峰满.含氟烧结矿黏结相流动性的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834-838.
[8] 杨劲峰;陈清;韩晓日;李晓林;H.P.Liebig.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蔬菜叶面积测量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2(4):155-158.
[9] 李晓;吴铿;周翔;张飞;冯宝泽;熊国兰.TiO2和CaO对无氟保护渣流变特性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06(7):25-29.
[10] 王常秋;吴铿;侯恩俭;付平;何海熙;万鹏.鞍钢东烧厂厚料层烧结配碳和配矿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10(6):14-17.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