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不同脱氧剂加入顺序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对夹杂物的形成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在1 873K下,在MoSi2电阻炉上用φ70 mm×100 mm MgO坩埚开展了2炉低碳合金钢A冶炼实验.热力学计算表明,Si-Mn脱氧主要形成SiO2夹杂物及少量2MnO· SiO2复合化合物,A1-Si脱氧主要形成Al2O3夹杂物,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相互吻合.实验结果表明,先采用Si-Mn脱氧的1号工艺与先采用Al脱氧的2号工艺相比,夹杂物尺寸和面积百分比均较低.1号工艺终点夹杂物总数为168个/μm2,小于1.5φm的夹杂物占70%以上,夹杂物平均直径为1.2um.先弱脱氧后强脱氧的工艺更利于夹杂物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 张海泉;谢有;成国光;陈列;寇玉山.含硫齿轮钢SAE8620H热轧棒材夹杂物[J].钢铁,2013(7):70-75. |
[2] | 周志伟;俞杰.齿轮用钢SAE8620H的研制[J].现代冶金,2011(4):11-12. |
[3] | 战东平;张慧书;李术川;姜周华.AlMnCa合金脱氧和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技术[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0):1118-1121. |
[4] | 吕春风;尚德礼;于广文;康磊.不同脱氧工艺对微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铸造技术,2010(8):1004-1009. |
[5] | 宋宇;武国平;吴天礼.氧化物冶金技术在改善钢材组织和性能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2012(6):1-7,11. |
[6] | 尚德礼;李德刚;吕春风;康磊;邓伟.基于氧化物冶金技术的钛/铝脱氧技术应用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11):1418-1421,1446. |
[7] | 郑万;吴振华;李光强;朱诚意.Ti-- Mg 复合脱氧和硫含量对钢中夹杂物特征及 MnS析出行为的影响[J].工程科学学报,2015(3):292-300. |
[8] | C. Liu;S. D. Bhole.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s in pipeline weld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J].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20132(2):169-181. |
[9] | 倪冰;刘浏;姚同路.钢中铝-硅-锰复合脱氧反应的热力学计算[J].钢铁研究学报,2011(9):8-11. |
[10] | 黄健;闵义;姜茂发;刘承军.IF钢生产过程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行为[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68-372. |
[11] | 李丰功;战东平;张佩灿;姜周华;王博;张思勋;韩文习.脱氧合金化工艺对高铝钢中夹杂物的影响[J].中国冶金,2013(7):21-23,27. |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0%
-
20%
-
30%
-
40%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