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通过对银亮棒加工工艺的调查,以及银亮棒表面缺陷和抛丸用钢丸特征对比分析,认为1215MS易切削钢银亮棒表面圆坑缺陷的产生是在抛丸过程中部分钢丸嵌入钢基,在后续拉拔或研磨加工过程中再次脱落形成的.

参考文献

[1] 叶琼华.银亮钢丝生产工艺探讨[J].特钢技术,2003(02):14-16.
[2] 邢镇宁;邢海滨.线材表面除鳞技术的发展[J].金属制品,2002(2):9-12.
[3] 龙熙宪;曹清;杨建军.无酸洗拉拔工艺探讨[J].金属制品,2000(6):23-25.
[4] 李敏风;宫炜.磨料与钢材表面处理的粗糙度[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0(11):15-18.
[5] 杨清林;武炳焕;刘永安.钢丸粒度对铸件抛丸清理效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2(6):10-13.
[6] 钱胜杰;丁祥;李敏风.钢结构机械喷射处理工艺与设备[J].电镀与涂饰,2012(4):75-78.
[7] 石新颖.抛丸过程对铸铁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铸造,2013(12):1241-1243.
[8] 兰希园.起重机用钢板抛丸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166-167.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