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稀土联动萃取工艺以两出口工艺为设计基础.第一模块对原料进行了预分离,第二模块充分利用了稀土元素间的交换功能,省去了第一分离段的反萃及最后分离段的皂化工序.由于其具有酸碱消耗量低、操作方便、废水产生量小等特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稀土分离企业所青睐.针对以氟碳铈和独居石混合矿为代表的白云鄂博稀土矿,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目前市场所需要的产品结构,提出了几种可行的P507-HCl体系联动萃取工艺流程.通过比较各联动工艺流程及传统两出口工艺流程的槽体级数、混合室容积大小、有机相和稀土存槽量、盐酸及液碱单耗、废水产生量,找出最优切割方式或联动模式,从而为白云鄂博稀土矿的联动萃取分离提供更优化工艺流程.

参考文献

[1] 王俊莲;孙春宝;徐盛明.基于稀土分离的萃淋树脂制备与应用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5(2):129-145.
[2] 肖燕飞;黄小卫;冯宗玉;刘向生;黄莉;龙志奇.镁盐浸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展望[J].中国稀土学报,2015(1):1-9.
[3] 韩旗英.稀土萃取分离技术现状分析[J].湖南有色金属,2010(01):24-27,66.
[4] 钟学明.氟碳铈矿稀土萃取分离新流程的研究[J].江西科学,2002(03):142-145.
[5] 丁永权;陈立红.氟碳铈镧矿稀土萃取分离流程研究[J].江西冶金,2001(3):75-78,96.
[6] 钟学明.稀土萃取分离流程的优化选择[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02):235-236.
[7] 邓佐国;徐廷华;胡建康;杨凤丽.关于模糊联动萃取技术的几点思考[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1):10-12.
[8] 钟盛华;廖晓宁.萃取预分离法分离富铕中钇矿新工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9):1476-1481.
[9] 严纯华;廖春生;贾江涛;李标国.氟碳铈镧矿稀土萃取分离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比较[J].中国稀土学报,1998(1):66-71.
[10] 严纯华;廖春生;贾江涛;吴声;李标国.中钇富铕稀土矿萃取分离流程的经济技术指标比较[J].中国稀土学报,1999(3):256-262.
[11] 韩旗英;杨金华;凌诚;钟德强;韩新福.环烷酸萃取分离氧化钇的技术经济指标评价[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3(1):49-53.
[12] 王振华.多组份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的理论设计--等效组份、等效分离因素法[J].稀土,1995(06):10.
[13] 丁永权;衷路生;杨辉.任意组分两出口体系串级萃取静态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0(1):53-59.
[14] 钟学明;李才生;罗小兰.迭代函数法计算稀土串级萃取最优化κ值[J].江西冶金,2002(2):20-22.
[15] 钟学明.多组分稀土串级萃取有效分离系数的理论分析[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10):1926-1930.
[16] 黄桂文;曾晓荣;梁兵;万群.La、Ce、Pr、Nd四组份串级萃取Ce/Pr分离系数的研究及其在工艺设计中的应用[J].稀土,2001(2):22-25,36.
[17] 吴声;廖春生;贾江涛;严纯华.P507体系反萃取条件对平衡负载稀土量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6(2):134-138.
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计量
  • 下载量()
  • 访问量()
文章评分
  • 您的评分:
  • 1
    0%
  • 2
    0%
  • 3
    0%
  • 4
    0%
  • 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