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导报, 2017, 31(8): 1-5.
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8.001
Er3+/Yb3+掺杂NaGd(WO4)2粉体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于晓晨 1, , 张丹丹 2, , 李哲 3, , 王高凯 4, , 高孟磊 5, , 段理 6, , 蒋自强 7, , 王新刚 8, , 赵鹏 9,

1.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4;
2.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4;
3.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4;
4.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4;
5.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4;
6.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4;
7.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4;
8.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4;
9.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4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Er3+/Yb3+双掺杂的NaGd(WO4)2纳米粉体,研究了不同络合剂、水热温度对样品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测量了不同Er3+掺杂浓度样品的可见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980 nm LD激发下,可观测到样品强烈的绿色上转换发光,对应Er3+的2H11/2→4I15/2(530 nm)和4S3/2→4I15/2(552 nm)跃迁,以及较弱的红色上转换和近红外发光,分别对应Er3+的4F9/2→4I15/2(656 nm)和4I13/2→4I15/2(1 532 nm)跃迁.且随着Er3+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上转换红绿光和1.54 μm附近的近红外光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显示,在378 nm处的激发峰最强,对应Er3+的4I15/2→4G11/2能级跃迁,最强发射峰位于552 nm.根据泵浦功率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可以得出,红光和绿光的发射主要为双光子吸收过程,但红光还包含了一定的单光子吸收成分.
引用: 于晓晨, 张丹丹, 李哲, 王高凯, 高孟磊, 段理, 蒋自强, 王新刚, 赵鹏 Er3+/Yb3+掺杂NaGd(WO4)2粉体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材料导报, 2017, 31(8): 1-5. doi: 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8.001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