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华
,
宋奔升
,
栗峰
,
王镇
,
潘浩瀚
,
李阳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40403
采用电弧炉熔炼、球磨、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法合成了系列第 I 类笼状化合物 Ba8Ga15XSi30(X=Ga、Zn、Cu)。研究了Zn、Cu对Ga的替代对材料结构以及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Ba8Ga16Si30, Zn、Cu的掺杂使得样品的晶格常数减小,热导率降低, Seebeck系数的绝对值增大,ZT值有明显的升高。
关键词:
I类笼状化合物
,
晶格常数
,
热电性能
费英
,
郑岩
人工晶体学报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Ba_8Si_(46)和Ba_8Ag_6Si_(40)笼状化合物的电子性质.对于Ba_8Si_(46),化合物中Ba原子5d轨道与Si原子3s,特别是3p轨道杂化,一方面导致了Ba_8Si_(46)在费米能级附近有很高的态密度,另一方面说明了笼内Ba原子和笼上Si原子之间存在耦合.对于Ba_8Ag_6Si_(40)分析结果表明,由于Ag的5s轨道向Si的3p轨道转移电子,导致Ag与Si原子间成键趋向离子键.带结构显示这两种化合物具有弱金属特征,但Ba_8Ag_6Si_(40)化合物与费米能级相交的带宽较大,预期这种化合物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
关键词:
笼状化合物
,
第一性原理
,
电子结构
,
稳定性
黎学明
,
龙海平
,
杨建春
,
高放
,
杨文静
,
孔令峰
材料导报
以香草醛为原料,在乙醇介质中与1,3-二溴丙烷反应生成1,3-二(4-甲酰-2-甲氧基苯氧基)丙烷,然后在甲醇介质中进行硼氢化还原,最后在甲酸介质中聚合,合成笼形超分子主体化合物Cryptophane E.采用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质谱(MS)、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对Cryptophane E进行表征,重点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及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合成产率的影响,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并深入探讨了合成机理.
关键词:
Cryptophane
,
E
,
超分子材料
,
合成
,
表征
张建明
,
赵士贵
,
王玮
,
周海妹
材料导报
有机硅树枝状化合物是以Si-O、Si-C、Si-Si等键为骨架,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类似于树枝形状的化合物.结合当今国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系统地介绍了国外有机硅树枝状化合物的最新应用.
关键词:
有机硅树枝状化合物
,
应用
,
展望
余娟
,
雷婧
,
姜婧
,
常桥稳
,
晏彩先
,
叶青松
,
刘伟平
贵金属
以氯金(III)酸(HAuCl4)为起始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3种有机膦氯化金化合物,产率均在95%以上。首先 HAuCl4与二甲基硫醚(Me2S)反应,制备二甲基硫醚氯化金(I)中间体;然后与有机膦,包括三苯基磷(PPh3)、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1,2-双(二苯基膦)乙烷(dppe)反应,合成了的三苯基膦氯化金(I)[AuCl(PPh3)]等有机膦氯化金,[AuCl(PPh3)]与三氟甲烷磺酸银(AgSO3CF3)反应,可进一步获得三氟甲烷磺酸三苯基膦金(I)[(CF3SO3)][Au(PPh3)]。
关键词:
有机化学
,
合成路线
,
二甲基硫醚氯化金(I)
,
有机膦化金(I)
王建营
,
冯长根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7.001
螺噁嗪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因其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光敏性和抗光疲劳性,可潜在地应用于光过滤器、伪装以及光学记录存储.为了获得性能更好的螺噁嗪光致变色化合物,新型螺噁嗪的设计合成一直是该类化合物研究的热点.从螺噁嗪类化合物的基本合成思路出发,综述了单螺噁嗪化合物、双螺噁嗪化合物和螺噁嗪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光致变色性质,简要讨论了螺噁嗪母环结构对光致变色性质的影响,介绍了微波、超声波等合成手段在螺噁嗪类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展望了螺噁嗪类化合物在合成方面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
光致变色螺噁嗪
,
双光致变色螺噁嗪
,
螺噁嗪聚合物
,
合成
,
微波合成
章思汗
,
刘可庆
,
张智勇
,
张开诚
,
戴志群
,
宣丽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53005.0769
目前,越来越多的液晶应用要求向列相液晶材料具有高双折射率性能。本文合成了5个高双折射率含氟三苯二炔类液晶化合物(Ⅳ),经过 IR,1 H NMR,13 C NMR 谱图鉴定,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完全正确;通过 DSC 和 POM 对其液晶相态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液晶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熔点和相对较宽的向列相温度范围(达到100℃左右);对其折光率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液晶化合物的双折射率(Δn)值在0.47以上,改善液晶光学性能。
关键词:
含氟三苯二炔类液晶化合物
,
合成
,
高双折射率
,
宽温向列相
王海水
,
李忠
,
宋恭华
,
黄青春
,
张峥
,
郑震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4.002
以昆虫乙酰胆碱受体为作用靶标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属于高效、高选择性和环境友好的杀虫剂,依据新烟碱类杀虫剂活性与结构关系,以吡虫啉及其类似物NTN32692为先导结构,在咪唑啉环位置并入可以增强分子脂溶性的六元环基团,设计合成了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硝基亚甲基类新烟碱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和HR-MS测试技术的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g/L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都有一定的杀死活性,其中活性最高的化合物4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的校正死亡率为73.0%.并对目标化合物5 a~5 h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
硝基亚甲基类化合物
,
杀虫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