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英斌
,
张长瑞
,
周新贵
,
陈朝辉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1.03.019
采用两种形状(纺锤形、矩形)的拉伸试样对热压单向M40JB-Cf/SiC和T800-Cf/SiC复合材料进行了高温拉伸强度测试,得到了C f/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并对纺锤形试样断裂应变的表达式进行修正,得出了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M40JB-Cf/SiC复合材料1300 C的拉伸强度及模量分别为374 MPa和134 GPa,1450 C的拉伸强度及模量为338 MPa和116 GPa,T800-Cf/SiC复合材料1300 C拉伸强度和模量为392 MPa和115 GPa.测试结果与试样的断裂方式密切相关,在有效部位断裂的测试结果大于在非有效区断裂的测试结果.M40JB-C f/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塑性变形的非线弹性破坏特征,而T800-C f/SiC主要表现为线弹性特征.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
高温拉伸强度
,
高温拉伸模量
,
应力-应变曲线
党旭丹
,
卫萌
,
肖军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2.06.018
通过分析X-cor夹层结构中Z-pin端部的细观结构,提出Z-pin端部树脂区椭圆形态的基本假设并建立X-cor夹层结构拉伸模量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拉伸模量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Z pin植入角度、直径和密度的改变对X cor夹层结构拉伸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X-cor夹层结构的拉伸模量随Z-pin植入角度增加而减小,随Z-pin直径和密度增加而增加.通过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得到了X-cor夹层结构参数对其拉伸模量的影响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误差范围是±10%,验证了所提的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说明该模型可用于预测其拉伸模量.
关键词:
X-cor夹层结构
,
Z-pin
,
拉伸模量
,
有限元
刘二强
,
肖革胜
,
王鹤峰
,
杨雪霞
,
树学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8.020
对尼龙12材料分别进行单轴拉伸蠕变和率跳动测试,用以得到拉伸蠕变柔量和率跳动前后对应的应力-应变响应关系,进而获得各测试条件下对应的瞬时模量.基于弹簧粘壶组合本构模型的拉伸蠕变测试方法仅适用于线性粘弹性材料,率跳动测试方式则可适用于非线性粘弹性材料.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瞬时模量值相近,而相对于率跳动直接测量粘弹性材料瞬时模量方法,拉伸蠕变间接测定的方法更为高效准确.
关键词:
蠕变柔量
,
率跳动
,
瞬时模量
,
粘弹性材料
朱永新
,
崔海涛
,
温卫东
复合材料学报
采用沿经向切片积分的方法计算2.5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宏观经向拉伸弹性模量,与试验结果和传统的体积平均合成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本文中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传统体积平均法的预测精度.利用文中的方法分析了2.5维机织复合材料沿在机织循环过程中的经向拉伸弹性模量分布情况,并且对相关机织结构的2.5维机织复合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经纱弯曲程度较小的直联结构和添加平直经纱的衬经结构能够有效提高2.5维机织复合材料的经向拉伸弹性模量,并且能够改善经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的非线性.
关键词:
2.5维
,
机织复合材料
,
经向
,
弹性力学性能
,
切片
余伟
,
陈银莉
,
卢小节
材料热处理学报
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Mn-Mo-Nb针状铁素体钢的相变特性,采用拉伸和压缩方法检测了试验钢在奥氏体化加热后冷却至不同温度时的屈服应力和弹性模量,采用高温拉伸试验机对比检测了加热至奥氏体化以下,试验温度时钢的屈服应力和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在奥氏体化后冷却过程中,钢的屈服应力在650~500℃相变温度范围内从约75 MPa提高至约450 MPa,但弹性模量在针状铁素体相变温度区间(600℃左右)出现谷值。在550℃以上,从室温加热至试验温度拉伸方法获得钢的屈服应力和弹性模量较奥氏体化加热法的高。相变过程中,晶体结构转变及位错密度增加是弹性模量波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晶体结构转变、位错密度增加和析出使屈服应力急剧增加。而相同组织状态下,钢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主要受温度影响。不同测试方法所得数据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的组织结构转变而非测试方法造成。
关键词:
针状铁素体钢
,
相变
,
组织
,
高温
,
屈服应力
,
弹性模量
武丹
,
田礼熙
,
马朝利
,
史一宁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12.017
对[001]、[011]和[111]取向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不同取向的弹性模量及硬度做了表征,并分析了[011]和[111]取向的单晶在室温和1070℃的拉伸断口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弹性模量及拉伸断裂存在各向异性.室温下,[011]取向试样拉伸断裂变形不均匀,断面为椭圆形;[111]取向的试样断裂面为圆形,没有发生颈缩.[011]、[111]取向断口均由裂纹源区、扩展区及瞬断区组成.室温下,合金的拉伸断口为剪切型韧性断裂;高温下,合金的拉伸断口为微孔聚集型韧性断裂.
关键词: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
各向异性
,
拉伸断裂
,
形貌
吴小军
,
乔生儒
,
侯军涛
,
韩栋
,
李玫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6.04.006
真空条件对2D-C/SiC复合材料在1300℃和1500℃进行了高温拉伸蠕变试验,蠕变进行到0、0.5h、2h、10h、25h、50h中断试验,用SEM观察表面形貌,用盒维数法计算试样表面裂纹的分形维数;同时测量试样的弹性模量.结果表明,由于2D-C/SiC特有的蠕变损伤形式,所形成的损伤尺度都较短,其分形维数介于0~1之间.用分形维数和弹性模量衰减都可表征2D-C/SiC的蠕变损伤,两种损伤参量所描述的蠕变损伤总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即蠕变开始阶段损伤发展较快,随后进入缓慢发展的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中,分形维数表征的损伤持续单调增加;而用弹性模量衰减表征的损伤在该阶段出现先下降随后升高的现象.以基体裂纹为主要损伤形式的条件下,分形维数主要反映蠕变试样局部的损伤,而弹性模量衰减反映的是蠕变试样整体的损伤.
关键词:
2D-C/SiC
,
拉伸蠕变
,
损伤
,
分形维数
,
弹性模量
王玲玲
,
方国东
,
梁军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01.002
开展了SiC(20vol%)-石墨(15vol%)/ZrB2复合材料室温及高温拉伸性能实验,发现高温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所降低,并且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引入热损伤来表征弹性模量随温度的衰减规律,利用强度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单向应力状态下材料的机械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了材料在热力耦合条件下的高温拉伸损伤非线性本构模型.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SiC-石墨/ZrB2复合材料的热损伤和机械损伤不断增加,延性增强,且脆性-延性破坏转变温度范围为1 250~1 350℃.
关键词:
ZrB2
,
陶瓷
,
复合材料
,
超高温
,
微裂纹
,
损伤
,
本构模型
刘宏月
,
梁大开
,
韩晓林
,
芮棽
复合材料学报
从光纤Bragg光栅(FBG)反射中心波长随碳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CFRP)拉伸试件表面应变变化敏感特性的角度,详细研究了拉伸过程中FBG中心波长的拉伸变化速率(即CFRP的宏观弹性模量)与复合材料内部断裂饱和状态的相关性和断裂瞬间试件表面的应变波响应特性,即:在拉伸过程中,CFRP拉伸试件的宏观弹性模量随着内部断裂的发生而不断减小,且在试件出现明显应力松弛状态前趋于平稳;应力松弛状态出现时,断裂区域表面接收的应变波响应略大于其他区域.通过设计相应排布形式,将FBG与CFRP断裂监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FBG传感的CFRP断裂分阶段监测方法.该方法中传感探头直接与CFRP试件耦合,测量及传导光路全光纤化,可实现对CFRP断裂状态的绝对监测.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
光纤Bragg光栅
,
断裂监测
,
模量
,
应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