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99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四元的制备及其腐蚀性

邓小红 , 李风 , 邹立清 , 刘岗 , 马永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均匀设计法,按照各不同的质量比,制备出12种不同混合成分比例的四元.通过TG-DSC的测试手段,测试其熔点、比热、潜热等物性参数,并将它们进行比较,最后优选出最佳配比,当氯化钾∶氯化钠∶无水氯化镁∶氯化锂的质量比为0.653∶0.112∶0.049∶0.186时,四元混合的熔点低至348.5℃,使用温度上限高达800℃,溶化潜热为71.03J/g,综合性能达到最优.再通过304不锈钢片与316L钢片检验该样品的腐蚀性能,通过XRD分析与差重法综合热分析测试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融熔对钢片的腐蚀性比固态对钢片的腐蚀性更低.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 热物性 , 腐蚀性 , 混合

制备IrO2+Ta2O5混合氧化物阳极的热解形成过程

胡吉明 , 吴继勋 , 孟惠民 , 卢燕平 , 朱艳冗 , 杨德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并结合X射线衍射技术对IrO2+Ta2O5混合氧化物的热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摩尔分数x<25%时,在混合体系xH2IrCl6+(1-x)TaCl5中,热解产物中的固溶体为β相(β-Ta2O5中固溶了Ir组元);x≥25%时,生成的固溶体为固溶了Ta组元的IrO2金红石相,而且数量在两个以上;只有当x≥42.86%时,其中的金红石相固溶体才是稳定的.Ir和Ta组元在热解过程中相互促进的作用强度顺序为:x=5.26%<x=25%<x=42.86%<x=53.86%>x=66.7%.在低Ir含量(x=5.26%)下或低Ta含量(x=66.7%)体系中,在高温下主组元的热解受第二组元所抑制.

关键词: , IrO2+Ta2O5 , 混合氧化物 , 阳极

12Cr1MoV钢在高温混合碱金属中的热腐蚀行为

熊维舟 , 何建军 , 张炜 , 任延杰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4013

采用腐蚀动力学分析法,研究了12Cr1MoV低合金钢在高温(600,700 ℃)70%NaCl-30%KCl、50%NaCl-50%KCl、30%NaCl-70%KCl(质量分数)混合中的热腐蚀行为,观察了表面及截面腐蚀形貌,分析了腐蚀产物成分并研究了其腐蚀机制.结果表明:12Cr1MoV钢在高温混合中会发生严重的表面与内部腐蚀,其内部产生的氯气是导致裂纹与孔洞等缺陷萌生和扩展的主要原因;随混合中KCl含量的增多和温度的升高,试样的腐蚀速率明显增大;较高含量的KCl使钢内部由沿晶腐蚀转变为整体性侵蚀.

关键词: 12Cr1MoV钢 , 碱金属混合 , 热腐蚀 , 微观结构

和冻融双重作用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吴泽媚 , 陈东丰 , 高培伟 , 耿飞 , 黄欣 , 黄明喜

硅酸盐通报

采用快冻法研究了不同水胶比混凝土在不同品种、浓度(3%、5%、20%)融雪剂溶液中的抗冻性,并探讨了混凝土外观形貌、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模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50混凝土抗冻性比C30好,能多经受50次的冻融循环;在不同盐溶液浓度下混凝土的冻破坏程度为5%>3%>20%,且同浓度下A融雪剂对混凝土冻融破坏程度比B融雪剂大;掺适量硅灰和高性能引气剂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关键词: 混凝土 , 融雪剂 , 抗冻性 , 硅灰 , 引气剂

混合氯化熔融的腐蚀性实验

刘斌 , 叶猛 , 吴玉庭 , 马重芳

工程热物理学报

混合氯化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高温传热蓄热介质.为了确定混合氯化传热蓄热系统适用的金属材料,本文对2520、304、321和316L四种常用不锈钢在混合氯化中的腐蚀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混合硝酸盐的腐蚀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合氯化熔混合硝酸盐对四种不锈钢的腐蚀性要大几十倍,混合氯化对四种不锈钢腐蚀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316L、304、321和2520.

关键词: 氯化熔融 , 不锈钢 , 腐蚀

TiCl4熔氯化过程通管道堵塞原因及对策分析

路辉 , 杨仁牧 , 蒙钧 , 谢刚 , 杨文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3.01.002

对TiCl4熔氯化过程通管堵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熔氯化温度、原料、压力、熔体系与操作情况是造成通管堵塞的主要因素;生产过程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熔体系、操作参数,合理选择原料与优化设计来减少或避免通管堵塞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 TiCl4 , 氯化 , 管堵塞 , 体系

侵蚀对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显微结构的影响

李秋义 , 王忠星 , 岳公冰 , 曹瑜斌

硅酸盐通报

通过研究经侵蚀的再生混凝土不同界面的显微硬度变化,确定不同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不同界面过渡区的范围,研究侵蚀期对再生混凝土不同界面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侵蚀的劣化机理。研究表明:随着侵蚀龄期的增长,同强度再生混凝土LG-XJ界面、LJ-XJ界面和LG-LJ界面的显微硬度逐渐降低,过渡区范围逐渐增加。侵蚀龄期为30 d时,C30再生混凝土的LJ-XJ界面过渡区范围几乎无变化;侵蚀龄期为90 d时,C60再生混凝土的LJ-XJ界面过渡区范围变化仍不明显。同强度再生混凝土界面抗侵蚀性能强弱关系:LJ-XJ界面抗侵蚀性能>LG-LJ界面抗侵蚀性能>LG-XJ界面抗侵蚀性性能。不同侵蚀龄期的再生混凝土,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LG-XJ界面、LJ-XJ界面和LG-LJ界面的显微硬度与过渡区范围以及水泥浆体本身的显微硬度改变的幅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 多重界面 , 显微硬度 , 侵蚀 , 龄期

钙镁复合对β-SiC整形的影响

李艳霞 , 樊子民

硅酸盐通报

碳化硅材料用途十分广泛,为了制备高性能碳化硅材料,粉体的质量是关键,其中机械整形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整形效果较差.采用化学整形法研究了熔体系钙镁复盐对碳化硅粉体晶体形貌、粒度分布、D50、D90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Cl2-CaCl2熔体系对β-SiC粉体晶体有长大作用,随保温温度的升高,晶粒形貌由层状结构向柱状结构过渡,D50表现为增大,D90也表现为增大;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形貌由细小颗粒向大颗粒过渡,D50和D90均逐渐变大.

关键词: β-SiC粉体 , 整形 , MgCl2-CaCl2熔体系

环境下粉煤灰及矿粉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张士萍 , 沙学成 , 宗兰

硅酸盐通报

主要研究了环境中掺粉煤灰和矿粉的砂浆性能.通过测试在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浸泡之后的水泥砂浆的自由氯离子浓度和总氯离子浓度,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对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结论表明随着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砂浆的氯离子结合能力也会提高.基于RCM法检测了砂浆的氯离子扩散系数,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矿粉均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并且矿粉对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改善作用更显著.基于结晶、氢氧化钙溶出、Friedel's角度,分析砂浆孔隙率变化的原因,结论表明会导致砂浆孔隙率增加,而矿物掺合料则可以减小由引起的孔隙率增加的作用.

关键词: 氯离子浓度 , 氯离子扩散 , 孔隙率

混凝土受腐蚀后动力学特性损伤研究

邢小光 , 陈震 , 许金余 , 白二雷 , 聂良学

硅酸盐通报

为探究腐蚀后混凝土动力学特性,利用φ100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对置于NaC1溶液中浸泡侵蚀后混凝土试件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腐蚀后试件动态抗压强度明显下降,且应变率效应显著;整体上,试件受腐蚀后的峰值应变有所降低,变形性能减弱;比能量吸收显著降低,吸能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说明对混凝土动力学特性具有显著的弱化效应.

关键词: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 动态抗压强度 , 峰值应变 , 比能量吸收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69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