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911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中厚板头部弯曲的正交实验及分析

陈彬 , 程晓茹 , 胡衍生 , 任勇 , 卢建宏 , 曾小勤

钢铁研究学报

模拟现场生产条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中厚板轧制过程中板头弯曲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轧制过程中影响钢板头部弯曲的因素,得到各影响因素按其重要性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变形区形状参数、轧机上下辊转速比、上下辊辊径比、导入角、来料厚度、摩擦状况,并得到了各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实验还表明:采用正交实验法显著加快了实验进程,减少了实验周期和实验成本,较快地达到了实验目的.

关键词: 中厚板 , 轧制 , 弯曲 , 正交实验

正交实验法研究液膜提取黄连素的最佳条件

马智兰 , 许红平 , 姬晓灵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1.01.013

对影响黄连素提取量的几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油内比等于1∶1.5,膜内HCl浓度为0.8mol/L,载体油酸用量为0.075mol/L,乳化剂Span-80用量为2.5%(质量分数)时,黄连素提取量可达总含量的75%以上.

关键词: 液膜 , 黄连素 , 正交实验 , 提取量

直接法制备三甲氧基硅烷的正交实验研究

李季 , 张磊 , 杨春晖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提高产率、降低成本,采用反歧化法制备了催化剂氯化亚铜,研究了硅粉和氯化亚铜经过微波预处理直接法合成三甲氧基硅烷,利用XRD、XRF、S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索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硅粉转化率、产物选择性和产物收率的影响.正交实验表明,各因素对产物收率影响的由大至小顺序为:硅粉占溶剂质量比例、反应温度、甲醇加入速度、催化剂占硅粉质量比例、微波预处理时间、搅拌速度.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三甲氧基硅烷的产物收率最高达到84.94%.

关键词: 三甲氧基硅烷 , 氯化亚铜 , 微波 , 正交实验

正交实验法优化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

许旋 , 陈学文 , 周爱群 , 罗丽卿 , 罗一帆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5.06.007

介绍了铝合金阳极氧化的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和封孔条件,结果表明有利于阳极氧化膜厚度增加的最佳工艺为:氧化温度为23~25 ℃、电流密度为1.6 A/dm2、氧化时间为35 min、封孔温度为25 ℃、封孔时间为20 min;有利于封孔质量的最佳工艺为:氧化温度为25 ℃、电流密度为1.3 A/dm2、氧化时间为25 min、封孔温度为30~40 ℃、封孔时间为20 min.本实验可以为铝合金阳极氧化生产实践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铝合金 , 阳极氧化 , 正交实验 , 封孔质量

基于正交实验的钩尾框辊锻前壁成形工艺优化

胡红钱 , 吴雄喜 , 黎燕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针对钩尾框辊锻前壁成形过程中易出现前滑的现象,参考前壁成形的基本理论,选取影响前壁成形的3个关键工艺参数,即前壁角、摩擦因数及钢坯温度.利用正交实验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获取到3个因素的最优值以及最优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当前壁角为65°,摩擦因数为0.7,钢坯温度为1 180 °C时,前滑现象不明显,并在生产试制中得到了验证,使第3道次前过渡段打滑缺陷得到改善,有效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关键词: 前滑 , 前壁 , 工艺参数 , 正交实验

正交实验优化ZrO2包覆钛白粉工艺研究

段海婷 , 侯清麟 , 罗炽 , 侯熠徽 , 陈建华 , 刘跃进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1.034

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实验方案,以六偏磷酸钠(SHMP)为分散剂,滴加速率、分散剂用量、包膜量、体系pH值作为实验变量,研究ZrO2包覆对金红型石钛白粉性能的影响.通过Nano-zs电位仪(ze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物理漆膜紫外老化实验的检测,对金红石钛白粉包覆前后的性能进行比较,得到ZrO2包覆的优化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其在滴液速率为5滴/min,分散剂的用量为0.1%,包膜量为2%,体系pH值为8.5~9.0条件下,经过包膜过后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化学性质稳定,能有效屏蔽其光化学活性,其吸附性、分散性、耐候性较好.

关键词: 正交实验 , ZrO2 , 金红石型钛白粉 , 漆膜紫外老化

Ni-P化学镀层正交实验设计及形貌结构分析

梁平 , 吴敏 , 马文涛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5.11.005

在温度、pH、装载比、施镀时间和复合添加剂的质量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镀液中硫酸镍、次磷酸钠、柠檬酸钠和硼酸的质量浓度对镀层沉积速度和镀层表面质量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ρ(硫酸镍)30g/L,ρ(次磷酸钠)20g/L,ρ(柠檬酸钠)25g/L,ρ(硼酸)38g/L,ρ(复合添加剂)15 mg/L,温度(85±1)℃,装载比1.5 dm2/L,pH 9,沉积时间1~1.5 h.金相照片显示,Ni-P化学镀层表面由均匀的胞状颗粒组成,镀层致密,无空隙;镀层截面照片和300℃热震实验表明,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良好;EDS和X-射线衍射图谱证明合金镀层中P的质量分数为10.85%,镀层呈非晶态结构.

关键词: 化学镀 , Ni-P , 正交实验 , 沉积速度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Fe2O3的正交实验研究

许小荣 , 李建芬 , 肖波 , 余波

材料导报

为了研制生物质气化用纳米Fe2O3掺杂的铁基催化剂,以Fe(NO3)3·9H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2O3.同时,利用正交实验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合成纳米Fe2O3的影响,并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产品分析表明,在反应物n(尿素):n(硝酸铁)=5:1、铁盐浓度为0.20mol/L、沉淀反应温度为115℃的最佳条件下制得的纳米Fe2O3粒子呈球形,分散性好,纯度较高,属立方晶系结构,平均粒径约为21nm.

关键词: 氧化铁 , 纳米颗粒 , 均匀沉淀法 , 正交实验 , 生物质气化

新型硅-磷复合膨胀型阻燃剂正交实验研究及阻燃机理分析

赵江平 , 李飞 , 王亚超

硅酸盐通报

本文基于正交实验探索了氯化镧、正硅酸乙酯(TEOS)、磷酸二氢铵、尿素、季戊四醇和反应介质的pH值对阻燃剂阻燃效果的影响主次顺序,采用测量极限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仪分别评价了该新型硅-磷复合膨胀型阻燃剂的性能,通过SEM和TG分析其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在较弱的酸性条件下通过溶胶-凝胶法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阻燃剂,不同因素对阻燃效果影响不同,B(m(磷酸二氢铵)∶2m(季戊四醇)∶2m(尿素))>D(pH值)>A(阻燃体系/TEOS)>C(氯化镧/阻燃体系).当A3=30%,B1=3∶2∶1,C3=3%,D4=6时,得到优方案,阻燃效果最好,经优方案处理的棉织物氧指数提高至35.4%;它们在棉布燃烧时可发挥协同阻燃性,形成具有隔热隔氧性能的致密膨胀层,并释放阻燃性气体.

关键词: 膨胀型阻燃剂 , 正交实验 , 氧指数 , 微观形貌 , 阻燃机理

正交实验法优化季戊四溴的制备工艺

陈少杰 , 张教强 , 蒙宇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0.01.018

以季戊四溴的产率为指标,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含量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14h,反应温度为140~150℃,催化剂含量为1.5g.其中反应时间对产率有较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季戊四溴 , 正交实验 , 制备工艺 , 产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91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